揭开隋炀帝陵未解之谜:皇帝的陵墓为何如此“简陋”

发布时间:2024-04-27

本报第9版15日刊登的《专家初步认定墓主为隋炀帝》的报道引起业界强烈反响。 虽然墓主人的身份已经确定,但该墓与清代学者阮元研究的隋炀帝墓相去甚远。 大约5公里外,哪个墓是隋炀帝陵? 隋炀帝墓为何这么小? 除了一号墓之外,旁边的另一座墓是萧皇后墓吗?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文史专家——

5公里距离属于正常范围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雪峰认为,证明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墓志铭。 此次出土的石灰岩墓志铭上明确写着“隋炀帝墓志铭”。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叛军绞死,“皇帝卒于扬州”和“……于六柱殿”明确表明了杨光帝死后被萧皇后埋葬的地方。 专家根据这些内容,认定墓主为隋炀帝。

该墓现位于扬州西部邗江区西湖镇曹庄,而此前公布为文保单位的隋炀帝陵则在扬州北部怀泗镇怀儿村。城市。 两者相距约5公里。 在人们过去的认知中,怀尔村所在的雷塘是唐代为隋炀帝修建陵墓的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巡视扬州时,禁军发动兵变,推举楚陈于文明计为首领,绞死杨广。 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臣用漆床板做了棺材,将其安葬于江都宫六柱殿。 宇文明率兵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将领陈棱为隋炀帝悼念旧恩,将其重新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至雷塘。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舒家平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明确记载,隋炀帝在唐初重葬雷塘,这就是吴公台吗?什么是?”和江都宫、雷堂有什么关系?” ,仍然是个谜。”

隋炀帝的陵墓_隋炀帝陵墓_隋炀帝墓葬

对此,张雪峰分析道:“这个‘雷塘’不是另一个‘雷塘’,相距5公里很正常。” 原来,隋唐六朝时期,扬州有不少皮塘,其中以雷塘(又名“雷塘”)、聚成堂(又名“古成堂”)等最为著名。 。 “这里的雷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六朝某个地区的总称。”

据考证,这种所谓的“雷堂”在西汉时期就已存在。 唐太宗时期,雷塘是全国最著名的水利灌溉渠之一。 “雷塘分为上雷塘和下雷塘,上雷塘方圆六里,下雷塘方圆七里。” 张雪峰说道。

唐德宗年间(公元785年—805年),淮南节度使杜佑“清雷沛水利,围海荒地为田,积石斛达50万株”。米饭。” 据此,水利灌溉渠道包括西湖镇司徒。 今扬州市以北10里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怀泗镇曹庄村、怀儿村,均可属“雷塘”。 因此,目前墓葬所在位置与史料记载并不矛盾。 但5公里外的隋炀帝墓就属于“雷堂”。 误判。

皇帝的陵墓为何如此“破旧”?

目前已发掘的隋炀帝墓包括墓室、耳室和甬道,长8.2米,宽约5米。 只能算是一座中小型坟墓。 皇陵为何如此“破旧”? 张雪峰告诉记者,隋炀帝陵可能继承了六朝皇帝陵墓的规定。 六朝名门望族的墓葬尺寸一般不超过长2-3米,宽1.5-2.0米。 因此,隋炀帝陵墓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帝王风范,“寒酸”的说法并不成立。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在墓葬中发现了铜店头、玉带、铜钱、铁钉等十多件文物。 虽然人数不多,但品级却很高。 四个铜头像不仅镀金,而且尺寸巨大。 它们应该用在棺材上。 玉带上包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镶玉。 这两类随葬品不是一般官员能够接触到的,证明墓主人身份不凡。

据史料记载,公元648年,萧皇后病逝,太宗李世民下令将她的尸骨送往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东侧二号墓是萧皇后墓吗? 两座墓有何关系? 更多谜团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证实。 (本报记者 郑金明 通讯员 范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