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担任副总理,并于1976年接替接受审查的乔冠华担任外交部长。

发布时间:2024-04-29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镇压,举国欢庆。

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内部人员职位不得不调动,一些关键岗位负责人被解雇或带走审查,导致职位空缺。

乔冠华时任外交部长,1976年11月因政治问题被免职。

在内忧外患之际,接替乔冠华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是黄华,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

乔冠华被捕,黄华上任

1974年,国内叛乱分子对周总理发起诽谤运动,乔冠华就任外交部长。

尽管次年邓小平回归并大力整顿,情况有所好转,但到了1976年,情况却急转直下,造反派再次占了上风。

周总理、毛主席相继去世,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之中。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

1976年10月,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四人帮被一举粉碎。

“四人帮”落网后,外交部贴出多张揭露、批评“四人帮”的大字报,直接点名乔冠华。

但大字报不能作为审判的证据,一切都要调查清楚之后才能知道。

当时,乔冠华得知四人帮被打倒后,高兴地回国了。

当周围的人告诉他自己的情况不好,可能要接受审查时,乔冠华并没有放在心上,觉得自己确实犯了一个错误。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

乔冠华表示,他试图利用四人帮内部矛盾保住外交部,犯了机会主义行为,应报请中央审查。

这个时候,乔冠华还是觉得事情不会严重,觉得把事情解释清楚就可以了。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央后来在王洪文家里发现了一份内阁名单,上面有王洪文本人修改过的痕迹。

在这份名单中,乔冠华名列显着,位列国务院副总理提名名单。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

这样一来,乔冠华就被认为是登上四人团伙的海盗之一,需要接受中央专案组的审查。

1976年11月,乔冠华会见新任蒙古国驻外大使。 这是乔冠华最后一次外事活动。

几天后,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乔冠华被免去外交部长职务,他的外交生涯就此结束。

外交部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 乔冠华已被免职。 自然,需要立即有人接过接力棒。 这个人就是黄华。

1976年12月,黄华同志就任外交部长。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中苏外交的里程碑——丧葬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黄华一直活跃在外交工作第一线。

当时,在周总理的领导下,黄华还多次参加一些重大外交活动。

1953年,黄华调入外交部,负责多项重要外交任务。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才能在紧急情况下立即开始外交部长的工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黄华在促进对外交往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小平同志的信任和支持。

1980年9月,黄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1982年11月,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去世。

尽管当时中苏关系恢复了副外长级政治磋商,但两国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关系并未改变。 苏联和国际社会密切关注中方对勃列日涅夫逝世的反应。 外交部因长期与苏联专家打交道,建议钱其琛率团前往表示慰问。

但邓小平同志考虑到他当时只是副部长,还不是中央委员,所以认为放走黄华是合适的。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

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几乎为零。 两国间只有每周一趟国际列车和一趟国际航班运营。

当时,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已长期没有外交大使。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

但没有永远的敌人,两国交往不能停滞不前。 “冷战”时期,打破这种气氛并重新恢复两国的深入交流并不容易。

所以,黄华这次出使苏联,表面上是参加葬礼,实际上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

出行前,黄华打电话给邓小平汇报行程和准备情况,请示。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邓小平阐述了他深思熟虑的主张:可以明确地说,他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消除两国关系中的障碍。 他还可以利用黄华外长的身份,主动要求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并与他谈谈此事。 要坦诚对话,在会见安德罗波夫时,我们可以加上希望苏共新领导为改善两国关系做出新的努力。

邓小平还表示,黄华与新华社记者的谈话可以直接转播,以便苏联领导人和苏联人民及时了解中方的主张。

接到指示后,黄华立即前往苏联开展工作。

黄华一行刚抵达莫斯科机场贵宾室,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受正立即低声告诉他,有中央紧急电报,请他阅读。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紧急电报发出的讲话中包含了更多对勃列日涅夫的积极评价,这相当于中国主动释放善意。

黄华抵达苏联后,苏方不仅安排好中方代表团出席葬礼,还安排好中方代表团的一切活动。

11月15日上午,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在红场举行。

前一天晚上,苏方安排了一个外国代表团为死者遗体送行。 此次来莫斯科参加葬礼的外国代表团多达1560人。

苏方将黄华安排在了比较靠前的位置。 各国领导人送来的花圈排列在灵柩两侧。 黄华赠送的花圈被放在了更加显眼的位置。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

15日葬礼结束后,安德罗波夫安排会见各国代表团团长,其中黄华被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安德罗波夫紧紧握住黄华的手迎接。

黄华再次代表中国领导人对勃列日涅夫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他还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安德罗波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的祝贺,祝愿他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一切顺利。 “伟大的成就”; 中方真诚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安德罗波夫全神贯注地听完翻译后,对黄华表示非常感激,相信中苏关系一定会更好。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

黄华回到下榻的莫斯科饭店,高兴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受到了特殊的礼遇,安德罗波夫总书记跟我聊了三四分钟。

他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通话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只有一两分钟。 ”有趣的是,苏联外交部远东第一局负责官员来到代表团住处,要求逐字核对黄华和安德罗波夫的俄文记录,称上级要求逐字逐句核对。报告。

据黄华回忆,不少莫斯科普通市民给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打电话,对黄华与新华社记者交谈并出席莫斯科葬礼表示赞赏。 他们还热切希望中苏关系能够恢复到1950年代的水平。 天。

两党交往开始频繁,新华社莫斯科分社比平时繁忙得多。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

苏联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

11月16日,双方在苏联外交部举行会谈。 会谈一开始,葛罗米柯就表示,他刚刚上任新任苏共总书记。 “我可以负责任地代表苏联领导人和安德罗波夫:我们主张改善中苏关系。”

这次会见和会谈虽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但对中苏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两个小时的会面结束后,从来不笑的格罗米柯向黄华露出了友好的微笑,沿着走廊走了近30米将黄华一行送上电梯,并握手告别。

一位随行的苏联官员悄悄告诉李景贤,葛外长如此客气地送行,实属罕见。

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

黄华会谈结束后抵达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后,对使馆工作人员说:“这个航班会来,也会有返程的航班,我们在莫斯科总共停留三天半。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小平同志交给的任务都完成了。

他感慨地说:“看使馆写的材料,我们外长来莫斯科已经20年了。” 陈先生最后一次来是在1961年夏天,他参加完日内瓦老挝问题国际会议回国途中经过。 莫斯科,即现在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邀请葛罗米柯与他会面。

黄华有些兴奋地说道:“两个邻国都能听到鸡叫声和狗叫声,却已经二十年没有来往了,这是多么变态啊!”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

他还说:“使馆的同志告诉我,陈先生就是在这个房间里与大家会面,讨论世界大势。20年后,我作为中国外交部长来到莫斯科,现在同志们,我来到了大使馆,虽然已经晚了,但我还是很兴奋。”

首次“丧葬外交”打破了中苏关系的“坚冰”。 此后,“丧葬外交”成为中国推进中苏关系、加强与苏联高级领导人政治对话的重要渠道。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黄花仙女何丽亮

黄花出身于一个大家庭,原名王如梅。 他的父亲是县学校督学、工业局职员,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 黄华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成绩优良。 19岁考入燕京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和期刊,参加了“十二九”运动,并因示威被捕入狱。

由于思想进步、表现积极,黄华于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6月中旬,黄华正在准备毕业考试。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有一天,黄华看到天津《大公报》刊登范长江的通讯,报道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情况,他萌生了前往陕北参加红军的想法。红军。

恰巧此时斯诺偷偷问黄华愿不愿意陪他去陕北采访,帮他翻译。

黄华觉得自己实在是大喜过望,所以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事实上,黄华即将毕业。 如果他去陕北,他就会错过考试,拿不到毕业证书。

但他意志坚定,放弃了文凭。

到达延安后,黄华先是陪同斯诺采访党和红军领导人,后来决定留在红军。 他亲眼目睹了红军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师。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1941年7月,黄华调入军队,任朱总司令的政治秘书。

在延安,黄华结识了未来的妻子何丽良,他们走到了一起,风雨同舟66年。

黄华的妻子是何丽良,是与黄华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

何丽良出生于1926年,1945年毕业于延安俄罗斯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她继续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学习。

1960年,何立良也加入了外交使团。

在其外交生涯中,何立良曾担任驻加纳、埃及和加拿大的外交大使。

从这一方面来说,黄华夫妇可以说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

1939年,黄华前往延安备战延安青年干部学校。 次年,朱德总司令也从前线回到延安处理工作。

由于朱德在国外生活了几年,德语也很流利,所以朱德经常负责一些需要对外交流的活动。

由于工作很忙,朱德也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做他的助手。 于是,一手好字、又擅长英语、德语的黄华就被朱德吸引了。

1941年,黄华出任朱德总司令的政治秘书。

何利良和黄华同志能够走到一起,一定要归功于朱德总司令和他的夫人康克清。

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火化

那是1939年的冬天,何立良随母亲从香港来到延安。

何立良就读于中央军委俄语学校。 当时中央的意图是培养一批俄语干部,在苏联对日宣战时担任翻译。

读书时,何立良和朱总司令的侄女何高杰是同学,关系很好,所以他经常到朱总司令的院子里和何高杰一起玩。 就这样,他熟悉了朱德一家,同时也认识了黄华。

起初,何立良对黄华并不了解。 他只知道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懂英语,还在学法语,是朱总司令的秘书。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

俄罗斯学校的学生经常需要在各种党的会议上听报告,每次报告活动黄华也出席。

有一天,朱德向何立良介绍黄华是一个诚实可靠的人,并让何立良考虑一下黄华。

自从认识之后,何立良就开始关注黄华,渐渐觉得他确实不错。

那个时候,黄华大概很喜欢何丽亮,也很关心她。 知道她学的是俄语语法,他就托人给她买了延安买不到的语法书。

黄华知道何丽亮喜欢吃甜食,便邀请她去吃枣子。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_勃列日涅夫葬礼

由于双方都比较满意,黄华和何立良逐渐建立了恋爱关系。

1944年秋,两人决定结婚。

婚礼当天,朱总司令和康克庆同志为他们送上了新婚祝福。 第359旅旅长王震从南泥湾带来了一桌美食,有鸡肉、猪肉、米饭等。

俄罗斯学校的俱乐部主任借用了王家坪的桃园,邀请了学校的一百多名老师和同学举办了聚会。

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吃着红枣、花生,在灯笼灯光和琴声下跳起国标舞。

勃列日涅夫火化_勃列日涅夫葬礼_勃列日列夫葬礼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