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殡葬改革:从早逝到强势重启

发布时间:2024-05-10

近日,安徽省安庆市实施殡葬改革,要求自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一律按规定火化。

改革政策公布后,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6名老人自杀。 自杀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安庆市外宣办表示,媒体报道的“老人自杀”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但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一刀切”的殡葬改革政策,对于几十年来养棺的老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政策实施过快,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棺材在基层被强行没收,直接激怒了老年人; 当地厚葬的传统习俗也让老人感到困扰。

昨天,安徽省民政厅回应称,禁止强制收棺。 专家表示,民间文化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宜操之过急。

□ 新京报记者 张永胜 沈志敏 安徽安庆报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安庆市强行推进殡葬改革,强行拆除民众家中现有棺材。 6月1日实施火葬前,不少老人自杀。

昨日,安徽省民政厅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省民政厅禁止强制收棺; 安庆市政府回复省民政厅称,安庆殡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强制收棺材,实施过程中不存在强制收运一事。

不过,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项政策出台前,安庆多个村庄曾大规模强行向村民收棺材; 政策出台后,执行不严格,一些农村地区继续强行收棺材。

在丧葬习俗浓厚的安庆农村,棺材是很多老人余生最重要的“财产”。 棺材被强行没收,给他们带来了心理震撼。 安庆市桐城方圆50公里范围内,已有6名老人自杀。 他的子女都表示,老人是为了躲避6月1日之后的火葬政策而自杀的。

桐城市大观镇民冲村,88岁的潘秀英曾四次自杀,但最终获救。 经过孩子们的恳求,村委会同意暂时不领取她的灵柩。 5月25日,她含糊其辞地向新京报记者承认,棺材是她生存的唯一希望。

突然的消息

在殡葬改革政策下达农村之前,安庆农村还没有关于火葬的宣传。

吴正德去世,享年91岁。

5月6日上午,在得知棺材将被没收后约一个小时,吴正德上吊自杀。 吴正德是安庆市桐城市新店村最年长的人之一。 他的儿子吴大旺在附近一所中学担任校长多年,去年刚刚退休。

今年4月初,一位村民告诉吴正德,如果6月1日之后去世,就得火化,棺材也保不住了。 吴大旺安慰他说,这可能不是真的,因为他以前从未听过任何传闻。

“这不是谣言。” 鹿亭镇新店村村长朱子宇(化名)说,4月初他和其他村领导被召集到村委会开会。 村主任告诉大家,安庆市要进行殡葬改革。 没有心理准备的朱子玉当场愣住:“这几十年我们从来没有提过火葬。”

新京报记者从桐城市至少20个村庄了解到,安庆市殡葬改革的消息基本在4月初就传达到了各个村庄。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安庆市开始制定这一政策,到4月初传达到村里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而且,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强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桐城此前并没有任何关于火葬的私下宣传。

朱子玉形容这个消息“突然”。

5月25日,桐城市泸亭镇新店村党委书记杨万生表示,4月1日后,泸亭镇政府开始频繁召集村干部召开殡葬改革基层会议,要求做好殡葬改革宣传工作。加强了。 新店村从此开始了大力推广。

不过,桐城市20多个村至少30名村民证实,在他们村,4月份之后,有关殡葬改革的各种传闻“满天飞”,但村委会却没有组织任何宣传工作。 然而,4月中旬,安庆市发布通知称,6月1日起实行火葬。

“99%的人支持殡葬改革。” 杨万生反复强调,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负责任的。

两次殡葬改革失败

安庆曾于1994年、2006年尝试推行殡葬改革,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尽管村民普遍对殡葬改革感到惊讶,但安庆市不少公务员表示,由于去年祭祀引发的山火,他们对此已有心理准备。

根据1994年颁布的《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除岳西县外,安庆市其他大部分县都在实行火葬范围内。 但安庆市火葬的推行却相对滞后。 2006年,安庆再次尝试进行殡葬改革,并召开动员大会,但最终没有实施。 去年5月份的数据显示,安庆火葬区年死亡人数约3.8万人,火化人数仅约3500人,其中一半位于市辖区。

对于安庆今年推行殡葬改革的原因,安庆民政局一位官员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安庆殡葬改革“滞后”,政府部门“压力很大”。

由于当地坟墓大多建在山坡上,因此经常因祭祀而引起火灾。 去年底,山林多起火灾是村民祭祀引发的。 安庆市追究20余名官员责任,林业局局长辞职。

上述官员表示,火灾是当地推行殡葬改革的直接原因之一。

今年3月16日,安庆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安庆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 领导小组由安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晓明任组长,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民政局长等组成。

3月25日,安庆市发布通知,自4月1日起启动殡葬改革,允许城乡居民死亡后实行火葬。 5月初,又发出通知称,殡葬改革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

安庆民政局还提出,今年年底全市平均火化率达到50%,力争2015年达到70%,2016年达到80%。

对此,当了30多年村班长的朱子玉表示,他无法想象安庆在一个丧葬习俗浓厚的地区如何能在短短两三年内实现殡葬改革目标。 其他地方的殡葬改革目标花了很多年才实现。

棺材传统

按照安庆的传统,不允许血葬,尸体必须在开棺中保存几年才能下葬。这种习俗在全国很少见。

吴正德老人的灵柩安放在他所住房屋的一角。 它由12棵杉树制成,涂有红色油漆,并覆盖着塑料布。

在距离吴正德家20公里的大观镇民冲村,88岁的潘秀英的棺材放在她的床前,一睁眼就能看到。

这些棺材都是十多年前制作的,大多价值两三千元。

84岁的新店村民史学文说,棺材是人们最后的家。 “这里的人辛苦了一辈子,死后想睡在防风雨的房子里,这就是棺材。” 史学文说,“睡棺材”是当地的习俗。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同样的愿望。

安庆当地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把棺材放在某个地方,意思是把棺材暂时放在某个地方。

石学文说,从他记事起,整个安庆市,特别是桐城市,就有人死后在棺材里放棺材三年甚至更久才下葬的习俗。

新店村距桐城市约20公里,田野郁郁葱葱。 山坡的树下,时不时可以看到石棉或石头搭建的灰白色小房子,里面放着一口棺材。

“人死后立即下葬,叫血葬。只有没有人关心的五保户才会这样做。” 史学文说,当地人认为血葬有损子孙后代的繁荣。

5月5日,安庆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的指导意见》称,殡葬改革实施后,原则上棺材由殡葬机构妥善处理。今年内各地。

“在这个时代,大家都知道这是迷信,老人家也知道火葬利国利民。但他们都习惯了这个古老的传统。” 朱子钰说道。

当地村民表示,殡葬改革的消息传开后,不少棺材尚未下葬的家属开始响应。 “大部分棺材都已经埋了。”

一刀切政策

对于是否可以按照年龄分葬,桐城市认为这不利于殡葬改革。

各村推行殡葬改革,都是从在村民家中对棺木进行登记开始的。

朱子玉说,泸亭镇政府召开村干部会议后,村里又召开了村组长和村代表会议。 会上,要求村组长挨家挨户对村民家中目前的棺木进行登记,并根据登记表发放补贴。 ” ,“会议上说的不是村民想保留棺材就可以保留,而是说如果想保留棺材就当场砸碎,如果不想保留,村委会会帮忙运走的。”

新店村的吴大旺等村民表示,年轻人和大多数中年人并不关心火葬或土葬,但很多老人已经准备了20、30年的棺材。 “能否给老年人提供灵活的政策或缓冲?” 时间?”

5月25日,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强尴尬地表示,目前的政策确实是“一刀切”。 “我们也考虑过是否可以按照年龄划分埋葬,但在讨论中被否决了。如果按照年龄划分,就存在虚假年龄和实际年龄的区别。另外,很容易被人欺骗。”他们的年龄不利于殡葬改革。”

对于政策是否“一刀切”的问题,安庆市民政局未接听电话,市外宣部门也未回应。

4月18日,是大观镇民冲村人们入户登记灵柩的日子。 当晚,81岁的姜秀花老太太在屋后的樟树园里上吊自杀。

蒋的孙子梅秀发告诉新京报记者,蒋秀华生前表示,她的棺材已经做了10多年了,她想睡在里面。

刘少莲,68岁,泸亭镇斗岗村媒婆,生前性格开朗,身体健康。 4月25日,刘少廉推开厨房井盖,重达三十至四十斤,跳井自杀。

5月2日,新店村85岁的大爱青喝了一瓶百草枯自杀。

民冲村潘秀英趁家人不备,多次饮用喷雾桶里的农药水。 5月3日,她继续吐血,需要在家静脉注射四五天后才好转。

24日,潘秀英坐在门口,脸色灰白。 她告诉新京报记者,自4月20日以来,她至少喝过四次农药水。

潘秀英获救后,家人去找村干部,村委会同意暂时保留棺材。

“现在我担心事情会蔓延开来。” 朱子钰说道。

潘秀英、刘少莲、蒋秀华的家属证实,老人自杀后,没有村干部和镇里的人来询问此事。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强表示,非正常死亡必须向公安部门报告。 目前,尚未有人到公安部门办理非正常死亡登记。

5月25日,新店村党委书记杨万胜表示,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极少数老人因年龄原因,不了解政策。 自杀,“但这只是一个案例。”

对于个别老人无法想到自杀的情况,吴建强说,“我们只是听说过,但没有得到证实。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类似的新闻,所以我不敢相信这一切。” ”。

收集棺材

很多地方执行死刑时,棺材都被要求交出或销毁,没有地方安置。

5月5日,安庆市发布《关于安庆市殡葬改革实施的说明》称,对自行拆除、上交棺材的居民给予部分财政奖励。 同时,要坚决防止强行没收棺材的情况发生。

但在很多地方的执行过程中,这一政策却变成了棺材必须上缴,没有容身之所。

5月6日早上7点左右,吴大旺到新店村委会开会。 村主任告知,明天开始收棺材。

“会议会很和平,参加的村代表没有人反对,相反,他们都非常支持。” 5月25日,新店村党委书记杨万生说。

殡葬改革方案_改革殡葬改革执法方式_殡葬改革

上午近10点,吴大旺回到家。 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吴正德,并给了他一些安慰。

10时40分左右,吴正德催促吴大旺回家自己做饭。 11时35分,吴大旺将食物送到父亲的院子里,发现父亲已经在门前的樟树上上吊自杀了。

吴大旺说,父亲去世后,没有村干部、乡干部来看望,也没有给出解释。

新店村党委书记杨万胜表示,从5月6日开始,新店村按照市镇安排开始收棺材。 全村4900人,共有棺材192具,目前已全部收走。 政府部门将为每具棺材提供1000元的补贴。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村民都会支持,有的甚至不付钱也愿意交。”

对于棺材是否交出、销毁还是销毁,杨万胜表示,这取决于村民的个人意愿。 如果有的村民想留着当柴火,可以把它毁掉,放在家里; 如果他们不想保留,可以把它拿走并集中销毁。

桐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强表示,他们对棺材处置的要求是:“愿意留就留,愿意让政府帮忙拆就拆”他们,不要强迫他们被收集。” 安庆市委宣传部表示,该市的要求也没有强制征收。 安徽省民政厅也强调,禁止强制收棺。

然而,各级政府收棺材的情况与村民反映的情况完全不同。 新店村的王正明、胡云梅看着自己准备了20多年的棺材被抬走,痛哭失声。

“我的棺材是我卖了一些粮食,买了一些木材来省钱准备的。” 事发近20天后,72岁的胡云梅仍忍不住落泪。

胡云梅说,5月7日,村主任带领几名壮汉和派出所的人尾随而至。 他们不让老两口再说什么,直接把棺材抬走了,给他们留下了2000元。

同村的石学文夫妇不愿交出棺材,村主任却带人将老夫妇的棺材砸碎。

5月25日,新店村一角露天放置了四十、五十口棺材。 有的村庄还在河边堆放着拆下来的棺材。

强行收棺违反物权法

律师表示,无论殡葬改革制度中是否有关于棺材处理的规定,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5月8日,在泸亭镇泸亭村收棺时,村委会带领人们在她面前锯开83岁郑世芳的灵柩。

“没有人问你是想保留它还是把它拿走。” 郑的儿子胡洪慈说,村干部说,收棺材是国家政策。 “我们不敢违反政策,眼睁睁地看着棺材被毁掉。老太太晕倒了。”

5月23日凌晨,郑世芳服用安眠药企图自杀,在家中杂物间自缢身亡。

日前,安庆民政局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将采取科学的工作措施,不会采取平整坟墓等极端措施,但修改殡葬的时间表不会改变。

25日,桐城市宣传部副部长吴建强表示,经彻底排查,桐城市共有棺材4.6万具,其中已处置(销毁)约4.5万具,剩余800具。因此,棺材仍然存放在居民家中。 “政府部门将特别关注那些家中仍有棺材的人。”

他随后强调,如果乡镇殡葬改革落实不到位,相关官员将受到处罚。

5月27日,安庆市外宣办主任甘震表示,根据掌握的信息,部分媒体报道的“老人自杀”与安庆殡葬改革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老人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情。”

新京报记者询问,老人的死亡是否与殡葬改革实施不当有关。 甘震表示自己正在开会,不方便沟通。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仁清认为,安庆推行火葬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势所趋。 但在殡葬改革之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进行充分的研究,并考虑到改革带来的各种负面风险。

李仁庆表示,丧葬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对此的改革要循序渐进。 短短一两个月的改革显然过于仓促。 “这需要2-5年的观念培育过程。”

对于强行收棺一事,北京君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兆利表示,棺材是公民的私有财产。 未经棺材主人同意,强行收运、销毁棺材,违反了《物权法》。 “无论殡葬改革制度中是否有关于棺材处理的相关规定,一旦侵犯公民私有财产,就是违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