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王钱镠墓遭盗,警方成功追回古剑、秘色瓷器、金玉带

发布时间:2024-05-21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5月12日下午,杭州市召开钱镛墓被盗案通报会。市公安局、市园林文化局、临安区有关负责人及浙江省文物专家出席通报会,介绍钱镛墓被盗及文物倒卖案侦查进展情况。目前,案件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全部落网,正在接受侦查。目前正处于分批开庭审理诉讼阶段,相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据介绍,2020年3月,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在工作中发现重大线索,部、省、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成立了省、市三级联合专案组(代号“3.24专案”),按照“时刻盯紧形势、及时打击、人赃并获、确保文物不流失”的原则开展专案管理、侦查工作。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2020年5月23日,侦查发现蒋某等人赴广州倒卖文物的重大线索后,立即组织警力赶赴广州。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将犯罪嫌疑人蒋某、李某、刘某抓获,并当场查获金玉带、古剑等一批珍贵文物。经审查,犯罪嫌疑人供述该批文物自2019年5月起从钱刘墓中被盗。

2020年5月26日,专案组根据犯罪嫌疑人审查供述和前期纵深行动中发现的贩卖被盗文物情况,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组织抓捕,一举抓获盗窃、贩卖、收藏文物的犯罪嫌疑人14人,追回被盗文物全部。通过专案纵深侦查,发现全国其他省市涉及发掘古墓的线索10余条,目前,公安部及地方公安机关仍在侦查中。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_钱王陵园被盗2020

临安区吴越王墓分布图

经过缜密侦查、全面打击,公安机关成功破获这起盗掘古墓、倒卖文物案,查明蒋某某等犯罪团伙盗掘钱镠墓等古墓,并倒卖文物牟取非法利益。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39人被抓获,共追回涉案文物223件,其中包括盗掘钱镠墓的犯罪嫌疑人2人。经对犯罪嫌疑人作案时拍摄的文物照片进行整理核对,结合供词、指认等,确认古墓被盗文物175件已全部追回。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浙江博物馆藏吴越王钱氏祖像卷

钱镠(852—932),字子谦,临安人,书法优美。五代吴越国武肃王。生于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相传他出生时,相貌丑陋,嗓音狂哑,其父钱宽认为不吉利,欲弃于屋后井中,幸其祖母不肯,将他收留,遂取名“破镠”;井亦以他的名字命名(此井至今犹存)。钱镠幼时,常与一帮儿女在石景山前一棵大女贞树下列队嬉戏,指挥颇有纪律。因家境贫寒,姬昌以贩卖私盐为生。后因柘溪镇平定王英叛乱,石景镇将军董昌招兵,钱镠参军。王英平定后,钱镠升任石景副军事使。 唐末,黄巢起义军率领数万人经过浙江,董昌听从钱镠的建议,在山谷中设兵埋伏,谎称“军营在八百里外”,起义军才得以绕道而行。后来,钱镠先后任杭州巡抚、镇海军节度使等职。乾宁元年(894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因讨伐妄图称帝的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总督,又加封太尉、中书令,赐铁证,免九死。

钱王陵园_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

梁太祖即位(907年),封为吴越王,后唐长兴三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他临终前告诫后人“善以华夏(指中原朝廷),莫以改姓而废大礼”。这一指导思想为宋朝后来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天下大乱之时,钱镠审时度势,以相国为重臣,以“保境济民”为国策,修筑海堤,扩充杭州,发展桑园,疏浚湖河,开航运,扩大贸易,对浙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钱镠晚年研习书法,善隶书,传世书法有《千明观桥铭》、《慈云岭铭》、《墨帖》等。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_钱王陵园被盗202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项明介绍说,从鉴定来看,这些文物大多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不乏秘彩瓷器、金玉带等珍贵文物。

杭州市临安区副区长陆毅成介绍,组织省、市、区三级专家组成联合评估工作组,对钱镠墓受损情况进行评估。经工作组评估鉴定,钱镠墓主体结构损毁较小,稳定性良好。202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省、市部门专家指导下,钱镠墓科学修复工作完成。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_钱王陵园被盗2020

浙江博物馆藏千流千初《集注》

五代吴越王钱镠墓建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王族陵墓。墓坐北朝南,背倚太庙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墓为大型圆形土丘,高9米,长、宽各50米。陵园占地面积约6.8万平方米。墓印保存完好。原神道长300米,宽80米,有华表、石马、石虎、石羊、石瓮钟、响堂等。 墓前尚存清代墓碑一块,上刻“唐世军马元帅尚福墓,寿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王谥乌苏钱王”。墓道内尚存华表残片、石马、石翁钟各一块。东侧为清代所建钱王祖庙,1997年重建墓道、牌坊、钱王庙。

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安息之地。为了保护和管理钱镠墓,临安县于1988年成立了钱王陵公园管理处,管理处负责吴越王陵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1994年、1997年对钱王陵外部环境进行了修缮改造,恢复了神道、山门、牌坊,修建了钱王庙等建筑。目前,吴越王墓考古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力争今年6月开放。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园_钱王陵墓

上海博物馆藏钱银简

此前,4月25日,公安部官网发布《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文章称,浙江省公安厅破获杭州临安“3·24”系列盗墓、倒卖文物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9名,成功追回秘色瓷器、金玉带等大批极其珍贵的文物。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园

《临安县志》载钱镠墓

浙江省文物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到,钱镠墓被盗事件并无隐瞒,涉案情况复杂,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浙江省文物局作为文物主管单位,也参与指导相关工作。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园

临安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初开始筹划建设吴越王墓考古遗址公园。首先将在钱王墓地两侧、太庙山以北进行大规模拆迁,为项目实施腾出空间。2018年1月,临安开始规划建设吴越王墓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规划范围84.76公顷,分为太庙山区块、拱辰山区块和塔山路三个区块,整个项目预计于2025年全部建成。

随附的

临安市文物馆:钱镠墓神表、石像及王陵葬制研究

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始人钱镠的故里,钱镠就出生并定居在这里,也正因为如此,临安至今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博大精深的吴越国文化遗存。

钱镠墓是吴越国钱氏家族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王族陵墓。现陵园占地面积120亩。陵墓位于临安市金城街道太庙山南坡,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背倚太庙山,左右龙虎山相抱,前倚石景山。神道宽100米,长300米。墓面为大土丘,高9米,直径50米。墓前大碑上题有:“吴越王钱氏之墓,谥号乌苏,唐军元帅尚福,护国尚书令、中书令。”

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_钱王陵园被盗2020

乾王陵全景

为加强对钱镠墓的保护,临安市政府于1997年实施了钱镠墓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了墓区范围内大量近代建筑,恢复了原有的风貌格局,在拆除占据神道南端的电影院时,从院落东墙的基层上,在原神道左侧从北向南依次发现了詹马、翁钟、墓表三块石片。

2010年3月12日是第32个植树节,钱王陵保护管理处组织员工在陵园植草绿化,意外发现钱王庙西侧神道右侧及步道两侧地表部分裸露的石质构件,随即进行发掘勘探,出土仰卧石像残片及完整的仰卧石质墓面,这是钱镠墓神道文物的又一重大发现。

残存的石像身材高大,肌肉发达,手执笏剑,上有“臣服”文字,石像雕刻风格粗犷雄健,线条明快,为汉唐石刻艺术的遗风,依稀可读出其完整站立时的庄严神态,以及其真诚的表情,一种对墓主人的表达和无限忠诚的艺术手法。

墓桌位于钱王庙西侧步行道西侧,用太湖石制成,整体完整,造型宏伟,雕刻古朴,由底座和桌柱两部分组成,底座与桌柱采用榫卯连接。

墓台是古代立在陵墓前的大型柱子,作为标志和装饰。“为建陵,开龛,立柱以作标记。”多用石制,柱上常雕龙纹,顶上雕云纹或蹲伏的动物。石像是安放在神道旁的装饰品,常以文官、武官、石兽等形式对称安放在神道两旁,以镇守陵墓,石像按顺序排列,象征着朝廷的仪仗队,包括宫女、文武百官、传说中的马、羊、虎等,这些可以驱邪纳福的动物,有视死如生的观念。神道、石像、墓面设置,营造出陵墓庄严肃穆的气氛。 它们是帝王陵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权力和地位以及其子孙后代对墓主人的至高无上的尊重。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钱镠墓的墓桌、石像等均进行了修葺重建。

从其所在位置、雕刻技法和形制特征来看,钱镠墓神道两侧发现的石像残片和墓面均认为是当代之物。也就是说,这五件石质文物都是严格按照当代规定,在钱镠埋葬时为修缮王陵和丧葬而设置的。除新发现的石像受损移回原位外,其余四件石像仍在原位。墓面虽然有人类侵入导致柱子倾覆的痕迹,但并未被移动。

史料记载,详尽描述了后唐对钱镠诞辰的关注和持续应对机制。首先,皇帝废朝、御赐祭祀,颁布诏书。随后,命宫中掌管庙祭事务的太常博士议谥,下诏掌管城中土木工程。在朝廷任职的工部尚书为钱镠撰写了碑文,并命负责修葺皇家宫殿、宗庙、陵园的首席工匠修建墓葬。按照礼制,让灵魂以龙棺归乡,并设立宗庙。 程序井然有序,繁而不乱,并由皇帝本人或仅由太子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封赐钱镠,以皇帝师傅的尊号称呼钱镠。这说明吴越王钱镠的死和丧葬对于中原王朝十分重要,其死后的一切事务均由后唐朝廷处理,而非吴越小朝廷。圣旨按帝陵的礼仪选址、定制陵址,历时近两年修葺陵墓,依山筑陵,开辟祠堂,安放祠碑,立石像制墓,建宗庙祭祀。这说明钱镠生前至高无上的尊荣与权力地位以及他受到中原王室的尊崇与宠爱。

钱王陵园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被盗2020

金钱之王

吴越国由钱镠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北宋太平三年国祚七十二年(978年)建立。由于钱氏家族第三、五代国王始终不渝地向中原王朝礼让,最终收复了富饶的浙江土地。钱镠归宋的义举自宋代以来一直受到历代皇帝的赞扬,钱镠墓也受到历代官员的保护。《浙江通志》、《杭州府志》、《临安县志》等地方史籍均有宋、元、明、清时期的记载。 即便到了民国时期,政府和州县衙署机关也纷纷修葺宗庙、正神碑,添植松柏,划定石碑,惩僭盗保护,严禁乱建,对陵园原有风貌和格局的保护延续了千百年,成为江浙乃至整个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

从文献记载和知情人调查可以断定,神道两侧石像、墓葬、石兽原有布局的破坏、推覆及整体改变距今不足50年,大致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钱镠墓神道石像、墓仪的相继发现,为了解吴越王墓一千余年来的丧葬制度提供了信息。研究钱镠墓的选址、规模、墓葬形态和特点,对研究隋唐五代帝王陵墓制度有着积极的意义。

选址定制。为体现帝王生前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力,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区别于前朝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地形、依山造墓。五代王陵的陵寝明显继承了唐代的陵寝制度。吴越国千镠墓的选址严格遵循了这一礼制,并融入了明显的堪舆特征。墓地测量技术认为,墓葬地点的选择与后世的兴衰、贤愚、长寿、富贵、贫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茅山(太庙山)是临安县城中心唯一一座陡然耸立的丘陵,与千镠故居千五龙和千镠儿常游玩的石景山遥相对望。 山势南北陡峭,南坡东西两侧有残脉,犹如天然大门。山北有条河东流蜿蜒,南有锦溪河环流,是一处十分突出的风水胜地。“天眼蜿蜒,龙凤飞舞,灵气在安国山”(太庙山)。选择这一片吉利的土地修建陵墓,把钱镠葬于此,彰显了君王的至高无上权力。这既是天意的造化,也是中原王朝的恩宠,更是钱镠功绩的体现。

钱王陵园被盗2020_钱王陵墓_钱王陵园

钱镠墓全景

规模格局。钱镠墓修建陵墓、开辟神道、设置石像、栽植松柏、修建庙宇神龛等均严格遵循唐代礼制。陵墓土封的高度、形状、半径均符合帝陵规定,神道遵循帝陵规定。山势向南延伸,神龛两侧有石像、石墓。中轴线上有响堂和雀门,陵墓周围及神道外侧密植松柏。响堂内建五联,祭祀武肃。分封王为文穆王、忠贤王、忠勋王、忠义王,在洞府修建庙宇,将钱镠真像供奉于庙中,进行双祭等,体现了唐五代陵寝等级分明、严格的制度。 钱镠去世后,明宗下令以王者之礼安葬,并命张锟督建陵,其目的一是表达朝廷恩宠,安抚吴越国,昭告天下,笼络各地小国归顺;二是谨防吴越国在丧葬时,超出了帝王丧葬制度,违背了礼仪。其完整的制度和布局规模,体现了皇家陵墓的庄严、壮观和宽广的气势。根据墓庙碑文记载,钱镠的墓地在宋代为二顷四十五亩二分五十步,其范围应包括整个太庙山、东西两山,延伸至衣锦街的完整区域。与现在的保护地相比,面积扩大了不少。

钱镒墓石像及墓面的发现,可以使钱镒墓的印记更加清晰确凿,钱王墓的文化元素也更加丰富。钱镒墓的地点在文献中记载有四种:一是在临安县衙门厅下,相传是乾隆年间知县李渊发现,后封存;二是《中国历代帝王志》说其葬于萧山;三是钱镒墓葬在萧山,据《史家城》记载,在会社金柱,有墓葬、祠堂;四是说在今太庙山南坡。 墓表、石像的发现,使我们对墓葬遗址有了更加准确有力的分析,安葬选址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具体。钱王墓为公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道石像及墓表的发现,无疑将进一步丰富钱王墓遗物的展示,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扩大钱王墓的影响力、钱氏后裔的回归,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增强祖先崇拜的向心力,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