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墓地,朱丹溪墓地在哪里,朱丹溪墓地在哪个省

发布时间:2024-07-20

朱丹溪墓园位于赤岸镇东竹村,建于1992年。走进园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陈敏章先生题写的“一代名医”四个大字,一进园便可看到,是一座具有江南风格特征的墓园。墓园重要景点有湖光山色、亭台楼阁、花木繁茂、曲径通幽。建筑古朴典型、精致大方,整体环境优美舒适。中医文化氛围浓厚,医学特色鲜明。元代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丹溪墓园简介

朱丹溪墓园墓前有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古名医朱丹溪之墓”碑文。园内还建有独具特色的朱丹溪纪念馆,正殿内竖立着高大的丹溪铜像。进院后有丹溪诊疗所、展览室、碑廊,收藏赵林初、沙孟海、蒋东树、陈立夫、施祖荣等当代名人、大师的碑刻和书画作品200余幅。园内还有何望轩、爱仙阁、麒麟坛、益寿堂、百草园等园林建筑景点。在这大片山林中的丹溪墓园,以自然山水为框架,是一座历史生动、人物丰富、景色迷人的田园式纪念园林。

朱丹溪墓

这里不仅有湖光山色、小桥流水的秀丽风光,还有金元四大医王之一朱丹溪的遗骸以及表达后人崇敬的各种亭台楼阁、碑廊等。入口景区位于陵园的东南角,前面有一座青石牌坊,穿过牌坊,进入林荫小道,湖光山色、春香桥、何望亭、爱仙亭以及相传丹溪炼药的仙人井尽收眼底。这里还有一片药草园,里面种植着色彩斑斓的药用植物,不仅让人增长了见识,也让人感觉到这座园子里处处都有医人的踪迹。

1991年10月,以丹溪墓为中心修建丹溪陵园,占地面积100余亩。陵园主要分为1、入口景区,东南角入口有青石牌坊;2、湖山景区,有何望轩、爱仙亭、相传朱丹溪在此炼药的仙人井;3、药草园区,有阴阳五行图和不同颜色的药用植物,还有水果餐厅;4、丹溪墓区;5、庙林,在原丹溪庙址上修建了朱丹溪纪念馆。 博物馆主殿内塑有丹溪高大的铜像,后院为丹溪诊疗室、展览室、碑廊,陈列着丹溪著作及启功、赵步初、沙孟海、蒋东树、陈立夫、陈敏章、施祖荣等当代名人的碑刻、书画。丹溪墓后建有塔,梨园梨林中建有“益王亭”。

朱丹溪陵墓 朱丹溪(1281—1358年),字振亨,字延秀,义乌赤庵(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他居住的赤庵村原名朴庵村,南朝时改名赤庵村,后又改为丹溪村,因此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或“丹溪翁”。朱丹溪提倡养阴之说,创立丹溪学派,对中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称为“金元四大医家”。著有《格致遇论》一书。 不久,他又撰写了《举方法会》、《本草演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学要法会》等,现存的只有前三本。丹溪的理论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由日本人岳虎、三木田四郎等人传入日本,日本成立了“丹溪书院”进行研究和推广。至正十八年(1358年)夏,医圣朱丹溪逝世,享年78岁,葬于义乌东渚郭头庵。

朱丹溪墓地历史

朱丹溪墓地位于赤岸镇三村朱丹溪纪念馆旁。可惜,丹溪先生当年居住的故居、药铺、诊所、炼丹之地,已无从考证。1358年,朱丹溪坐在书桌前,手握狼毫毛笔,含笑而死。葬于距赤岸镇约4公里的东朱村墩头寺。“文革”期间,墓地被毁。1979年冬,墓地在原址重建,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修建了丹溪寺,位于丹溪墓略右侧。朱丹溪墓地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建。据说墓地是丹溪和其妻齐氏亲自选定的。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死后会经历如此艰辛,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里会成为义乌市供中外游客瞻仰的一大旅游景点。风景旅游与名人参拜相结合,再加上一些传奇的民间故事,让这里的历史更加鲜活,人物更加丰满,风景更加迷人。

经过十余年的修建,朱丹溪陵园已初具规模,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湖光山色、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有何望轩、松鹤园、朱丹溪纪念馆、重建的丹溪墓、静岩书画馆、百草园等。在陵园内还可以看到启功、赵朴初、陈立夫、陈敏章、施祖权等名人的碑刻、书画作品,也为美丽的丹溪陵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的一些文人墨客对丹溪十分推崇,常常远道而来瞻仰。在如今的丹溪故里赤安,在丹溪之畔的狮子岩顶上修建了朱丹溪纪念亭,狮子岩脚下修建了朱丹溪纪念馆。 朱丹溪墓地建在东朱村,丹溪街、丹溪路分别以义乌市赤岸镇和金华市命名。在人们的心中,丹溪犹如“云山浩瀚,风骨不朽,名声远播,仰视者无数”。

朱丹溪墓园简介

1928年9月26日_房地产行业增值税计算_朱丹溪陵园

朱丹溪墓园占地面积112亩,是以朱丹溪墓为依托,层层打造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走进丹溪墓园大门,犹如走进朱丹溪医学理念的石径。原卫生部尚书陈敏章题写的“一代医圣”是一份诠释。石碑背面镌刻着明代大文人宁濂为纪念朱丹溪所写的碑文,这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衬托。

往右行,滋阴亭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因朱丹溪《滋阴论》而得名。滋阴亭两侧,有余天民、陈吾九二人石像。余天民(1438岁)因母病从医,研读中医经典著作,继承和发展了朱丹溪医理,还广采各家之长,自创独成。旧志云:“义乌历来医家名声显赫,丹溪之后,唯有湫为上品。”陈吾九(1884-1948)是黄山人,因村边有黄山溪,又名黄溪,曾任中央中医学院学术委员,其医理亦源于朱丹溪,其方剂多为自拟,在近代中医界独树一帜。 后人将朱丹溪、余天民(华溪)、陈无咎(黄溪)三人并称为义乌医家“三溪”。“紫阴阁”景区拓展了丹溪墓地的视野,展示了丰富优秀的当地医药文化,可以说是墓地建造者的巧思。

站在养阴亭向西望去,一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该景区的寿宝池、松鹤园因朱丹溪“养阴养寿,清心行鹤年”医理而得名;鹤望亭以“孤山仙鹤飞来日本”命名,寓意朱丹溪医理在日本医学界影响巨大。朱丹溪医术高超,与吕洞宾比医术流传着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后人称朱丹溪为“朱半仙”,仙人亭由此而来。

“湖光山色”西南环绕着益寿堂、丹溪墓、丹溪纪念馆。益寿堂是丹溪墓园内的餐厅,古朴典雅。中国诗词协会副主席吴忠谋的一副对联:“食以多方,宜使厨用井数;养以清囊从食”,阐释了朱丹溪生前倡导的儒家“精食不厌精”的思想;百草园看似不起眼,却种植着各种药草,展现了医学墓园的独特景观;丹溪墓由墓园和橘子井两部分组成。橘子井在墓园前,相传朱丹溪曾用此井水煮橘叶治好了当时流行的瘟疫; 丹溪纪念馆是朱丹溪墓园的主体部分,内有丹溪全身铜像,供人们瞻仰。

朱丹溪墓地位于本景区外,从南到北依次为瞭望楼、华峰阁、钟鼓楼、麒麟坛、敬砚书画馆。钟鼓楼又称延年阁,内有一口道光年间春天制造的古钟。此口古钟原为附近禅明寺的寺钟,寺毁后被抬到香山山顶保存下来。敲击古钟如同听到历史的回声,悠长而庄严;麒麟坛仿北京天坛而建,一头麒麟傲视东方。麒麟坛周围镌刻着数百位捐资修建丹溪墓地之人的名字。 从这些名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捐赠者的火热之心,可以了解到陵园建设者的开拓进取,可以了解到义乌人民创建精神文明的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景岩书画馆。里面收藏了赵朴初、沙孟海、启功、蒋东树、刘江、沈鹏、秦天孙、陈立夫、朱恒庆、陈敏章等名人的书法作品,文化气息浓厚。陵园有了这些字画,再加上坊、碑、亭、阁的匾额、柱子、楹联上的题刻,等于给自己打上了高品位的诗情画意,文化品位一下子凸显出来。走在陵园里,可以感受到古今中外陵园修建者精湛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