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关系全局的重要理念。我国的发展。对于殡葬行业来说,绿色发展是必须遵循的发展理念,是实现殡葬改革的关键和重要抓手。
软件与硬件并重
打造绿色环保服务体系
过去,在殡仪馆的设计中,大多注重整体环境、建筑风格、功能多样性,而对殡葬服务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关注不够。近年来,B殡仪馆引入绿色技术创新,逐步采用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工艺,不断向绿色殡仪馆转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硬件方面,殡仪馆B逐步更换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设备,如将中央空调系统、锅炉由柴油改为电能,将灯管更换为LED节能灯管等。灯管、集中供热中央空调改为区域控制。
污染源管理采用源头控制模式,博物馆运营产生的废水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消毒灭菌达标后,按规定排放;遗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统一运送给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环保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确保殡仪馆内有毒有害物质得到销毁和处置。此外,殡仪馆B采用隔音玻璃,减少设备运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软件方面,殡仪馆B重点抓好花园式单位创建和ISO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等,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共同抓”的管理机制。 ,部门班子具体开展工作”,并组织全体员工开展植树活动。公益活动、“垃圾分类我带头”等绿色活动签约,签订控烟承诺书和责任书,让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为引导市民树立绿色殡葬新风尚,殡仪馆B以祭祀等焚烧服务为主体,深入研究哀悼群众的需求和心理,制定了“三步走”工作方案方法从定点焚烧、代烧到禁止焚烧。 2018年冬至全面取消烧祭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配合和好评。同时,绿色服务引入互联网技术,推出远程追悼服务,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死者家属可以随时打开APP表达哀悼。
智慧殡葬信息管理平台是基于数据共享、以大数据分析为目标的统一数据管理模式,使殡葬服务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流程化管理。
内部和外部
打造健康卫生的服务体系
在内部管理上,殡仪馆B提出了“无菌工作、清洁生产”的目标,形成了“全员参与、源头控制、系统消毒”的工作思路,推动了细菌管理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结果。注重过程,把握过程。源头由单一治理转变为源头系统管控。
在运尸车辆的管理方面,殡仪馆B要求每日对车辆进行清洁、检查、验证,确保车内无灰尘、无异味。每辆车均配备消毒设备、一次性隔离衣、手套、护目镜、专用口罩、鼻夹等专业防护工具。
B殡仪馆在为悼念公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打造人文馆、科技馆、时尚馆的目标中,运用前沿科技创新服务项目。例如,公厕改造引入人脸识别取纸系统,杜绝浪费;引入生命水晶项目,推出微居住水晶花园;各服务大厅安装空气消毒机,优化服务环境。
智慧殡仪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殡仪馆资源共享、信息传输、工作和业务管理的全部信息流程控制,显着提高自动化水平,替代或大幅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通过遗体识别和控制系统以防止错误。
点对点组合
打造绿色安全服务体系
为适应绿色发展需要,及时了解哀悼者对殡葬服务的评价,全面控制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B殡仪馆建立了科学的绿色殡葬服务监督管理体系。
在服务方面,从遗体接运的那一刻起,就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登记。各工序交接人员都会严格检查服务质量手册的要求进行验收。双方确认不存在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读卡交接。为了满足对整个服务过程进行监控的管理要求,每辆皮卡车都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和车载摄像头。馆内共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400余个,确保各服务部门各负其责,对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追溯安全事故原因。
在管理方面,为减少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殡仪馆B定期分析服务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状况、物质资源投入状况以及环境废物产生原因,制定和实施落实防控措施,避免资源浪费。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