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海峡网3月28日电(海峡导报记者钱玲玲/文昌君君/通讯员彭美琴)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又到了密集扫墓的时间。
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总是让人想起衰老、日落、黄昏。但事实上,随着厦门殡葬业的不断规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兄弟姐妹正在加入送别队伍。
在厦门殡葬服务中心,一群“85后”、“90后”一直奋战在一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为逝者完成了最温暖的生命结局。
1“95后”殡葬承办人姚鹏:
主人的生命没有说“再见”就结束了
●说起司仪,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甜蜜的婚礼。然而,对于“95后”姚鹏来说,每次主持都面临着告别。他的工作地点是追悼会,他要主持一个又一个生命的谢幕。
一份无法微笑服务的工作
鲜花、挽联、哀乐低沉地奏响。在福泽园殡仪馆日出厅,隆重的追悼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身穿黑色西装、蓝色条纹衬衫的姚鹏正在低声致悼词,引导死者亲友向死者告别。
22岁的姚鹏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来到厦门殡葬服务中心怀乡礼仪。首先,他在礼堂敬献花圈、布置挽联。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成为了一名葬礼男司仪。是目前厦门怀乡典礼最年轻的男司仪。
生活中的姚鹏是一位爱玩爱笑的“95后”,但在工作中他却十分认真。他说,这是一份不能“微笑服务”的工作。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家属的关怀。
每天,姚鹏都会遇到生与死分离的场景。有时,亲人悲伤时,他会主动安慰,引导他们到休息室,稳定情绪。刚参加工作时,他常常会为家人感到难过,但慢慢地他开始调整心态,学会了当时投入、后来释然,尽快摆脱负面情绪,保持健康。心理平衡。
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别人对他说“再见”
失去亲人是人生中最痛苦、最无助的事情。
从前,姚鹏为一位老太太举办了一场欢送会。正要举行葬礼的时候,他看见老妇人的妻子坐在门口的椅子上,浑身发抖,哭泣着,向老妇人伸出手。然而,他却无法触碰她。感觉两个人之间隔着一条银河。他看得见,却摸不到她。他只能看着她越走越远。那一幕就像电视剧一样,给姚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自从加入这个行业,姚鹏想说的最后一个词就是“再见”。有时家人告别姚鹏时,他也会赶紧阻止。 “这是一家殡仪馆。家人来这里向亲人告别。我不想再见到他们,”他说。
朋友聚会时,有人会说:“有什么事就来找我吧”。这时候,姚鹏只是笑了笑。他希望身边的人不要来找他,他希望他们不要遭遇分离。
渐渐地,姚鹏的服务感动了很多死者家属。他要求他们放下“羁绊”,忘记“禁忌”,把这个普通的殡葬承办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2“95后”殡葬花师卓德全:
用美丽和花语送别逝者
●殡葬从业者中,有一个特别美丽的职业——殡葬花艺师。每天有花相伴,让告别美丽。 23岁的“95后”卓德全在怀乡礼仪工作了六年。为了人生有一个美丽的告别,他和另外五位同事每天要修剪3000多朵花,一天最多修剪6000朵花。
繁忙时期,一天要装修十个灵堂。
进入“花室”,花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的菊花、百合和各种块状的花泥。卓德全正在修剪黄菊花。他剪掉多余的花枝,修剪掉枯萎的花瓣,然后将花朵一朵一朵地插在花泥上。
爱笑的小卓毕业于福州民政学校。 2013年,毕业后,他来到厦门怀祥礼仪花艺部,成为福泽园殡仪馆的一名花艺师。
各种花朵在他手中幻化出不同的形状。不一会儿,几个布置好的花篮和花束就摆在了车间里。 “这是为清明节准备的。”小卓说,清明用花量比平时多了40%,每人每天至少种40束。
花艺部的六名花艺师每天的工作量不规律。他们闲的时候,每天只需要摆几个花篮和花圈,但忙的时候,一天就要布置十个灵堂。小卓说,100朵花可以做一个花篮,200朵花可以做一个花环。 “我们基本上随时待命,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我们会根据死者的性别、年龄、喜好或宗教信仰来设计布局。”小卓说道。
告别年轻人是最痛苦的经历
“白菊花寓意安息,黄菊花寓意相思。白菊花和黄菊花是灵堂的主要装饰。”小卓熟练地讲解了不同种类花的含义。
殡葬花艺师一直是一项催人泪下、美丽的工作。说起一次难忘的经历,他记得那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的告别聚会。 “一般来说,我们用的最多的是黄色和白色的菊花,那场戏用的最多的是玫瑰花,花艺部忙了好几天。”小卓说:“玫瑰花的花语是爱、美丽、勇敢,我在现场感受到了死者父母无私的爱。”那一次,小卓像往常一样哭得伤心欲绝,“鲜花可以表达爱,殡葬花艺师是表达爱和思念的工匠,让告别变得美丽。我觉得这份工作还是蛮有意义的。”小卓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举办送别会,我们总会抛弃一些不好的习惯,用鲜花和音乐文明地进行葬礼。殡葬花艺师要做的就是布置温馨的灵堂,让家人、亲友在缅怀逝者的同时,减轻悲伤。
3“85后”丧葬策划师张健林:
每个人说再见的时候不应该都一样
●婚礼策划师无处不在,但葬礼策划师却鲜为人知。看过电影《大人物》的人都知道,葛优饰演的男主角苦心策划了电影大师泰勒的葬礼,引起了轰动。现实生活中,有一群人用自己的创造力告别了每一个生命。他们是殡葬策划师,“85后”张健林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计划举办超过 100 场欢送会
“欢送会策划是一个从事情感交流的服务行业。” 32岁的张健林表示,要完成一场让家人满意的欢送会,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洞察力。
毕业于海南大学的张健林,2016年跨行业跳槽,来到怀祥礼仪,成为一名告别仪式的“导演”:一名殡葬策划师。
婚礼策划师可以与新人进行长时间的沟通,但生活中的告别仪式留给张健林的沟通时间却很短。在短时间内了解死者的生活轨迹、家人的遗愿和爱好对于告别计划至关重要,因为有了这些,就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告别仪式。
掌握核心信息后,他连夜加班,制定规划方案。就像戏剧中的场景一样,他需要快速指派礼仪师来落实每个环节。不同的告别,需要不同风格的礼仪大师。年长的更加稳重,而年轻的则更加温柔。 。一年的时间里,张健林一生中至少要筹划一百场欢送会。
一场温馨的班会
2018年,张健林为12岁女孩策划的告别派对至今仍令人难忘。
女孩子从小就喜欢听周杰伦的歌曲。送别会那天,没有花圈,只有象征少女纯洁美丽的百合花和黄菊花,围绕在女孩的周围。灵堂里播放着女孩最喜欢的歌曲《听妈妈的话》。
作为女孩的张健林在现场宣读了给父母和同学的信,回忆起全家欢乐的过年、与同学一起玩耍、参加比赛的情景。文章的最后一段:“爸爸妈妈,我很好,请你们保重身体……”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女孩的同学和老师也一一上前告别,讲述女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场的所有人都泪流满面。整个欢送会,被张健林解读为一场温馨的班会。老师、家长、同学都以特殊的方式向她表示哀悼。告别是温暖而平静的。
随后,女孩的父母一直握着张健林的手,不断地感谢她。 “希望生者能度过一场深情的欢送会,将老朋友永远记在心里。”张健林说。
4个“85后”殡葬策划团队:
说再见不应该只是哭泣
●在追求个性和永恒的时代,逝者的生命从一场温馨的欢送会开始。一次独特的告别就像是死者生命电影的结局。在福泽园殡仪馆,就有这样一支年轻的“85后”殡葬策划团队。他们真诚、专业的服务让每一个逝者有尊严地死去,让每一个活着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100多条锦旗、200多封感谢信、市长专线表彰5项、市级“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3项、“职工之家”荣誉称号1项……他们组建了一个家用自己的努力营造的友善氛围,人性化的殡葬服务窗口形象,也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晨曦中的升旗仪式
怀乡礼仪客服中心主任徐小勤从事殡葬行业策划工作已有四年。 2018年10月,她为一位80岁的老人策划的告别派对至今仍令人难忘。老人很孤独,只有一个在北京读大学的孙女相依为命。老人的遗愿是去北京看望孙女,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
送别会那天,天还黑着。在徐小琴的安排下,四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礼仪大师在福泽花园举行了简单的升旗仪式。殡仪馆播放着老人最喜欢的闽南戏。徐小勤和同事们还捐款购买了一件老人非常喜欢的红色皮大衣,女孩在进门前把它放在了奶奶身边。
一次难忘的生日聚会
35岁的殡葬策划师叶彩慧曾经接待过一位刚毕业开始在福泽园营业厅工作的女孩。女孩正在为她最亲爱的奶奶处理葬礼。
这个女孩是由她的祖母抚养长大的。大学毕业后,她留在厦门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原本打算等奶奶过生日,带她去厦门看海。没想到,奶奶走了这么突然。办理手续时,叶彩慧发现第二天的火化日期是老人的生日,于是他向公司汇报了情况,希望能在祭拜现场为女孩的奶奶举办一个简单的生日聚会。
部门同事分成几组布置现场。第二天,在祭拜现场告别时,所有礼仪人员向老人赠送了一艘船模型。叶彩慧让女孩端着蛋糕,一起给老人唱生日快乐歌。女孩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感谢。
一夜折数百朵莲花
34岁的张艳婷在厦门怀乡从事殡葬策划师工作已有6年。
2017年,她为一位80多岁的老人策划了一场欢送会。老人和女儿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告别厅里出现了莲花般的景象,老人安详地躺在莲花之中。
现场以“温暖想念”为主题,营造出白色梦幻的场景;生活微电影《妈妈,我会永远关心》中,女儿和老人约定下辈子继续做一家人。现场布置的数百朵纸莲花是张艳婷和同事们连夜折出来的,寓意“脚踏莲花步步高升”。老人的女儿一直握着张艳婷的手说谢谢。随后,她还拨打了市长热线,对张艳婷进行了表扬。
5位“85后”礼仪大师罗林荣:
生命最后的旅程,他是摆渡人
●如果把人生视为一场旅程,那么殡仪馆就是“人生的终点站”。礼仪大师就是这家客栈的使者。他们默默地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让生命的告别更加温柔,安抚亲人的心。 “85后”罗琳荣是一位礼仪大师。
每天听同一首音乐几十次
2012年,34岁的罗琳荣从装甲部队退役。次年,他来到福泽园殡仪馆,成为怀乡礼仪客服中心礼仪组的一员。
每天,同一首悲伤的音乐都会被听几十遍。从告别厅到火化室,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他和六名同事抬棺材足有十多分钟。他们神情庄重、专注,陪伴着逝者走完最后的旅程。
在福泽园,礼仪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包括军姿、鞠躬等。罗林荣说,练习鞠躬时,身体确实要处于90摄氏度,必须长期维护;军姿站立时,为了保持姿势不动,手指间夹着一张扑克牌,下巴和脖子之间夹着一张扑克牌。出牌,只有扑克牌不掉落,动作才能准确。虽然辛苦,但殡葬工作严肃而庄严,一切训练都是为了呈现一场完美的告别,让死者更有尊严地离开。
唱一首歌送天使上路
罗琳容曾经经历过一次难忘的告别。一名6岁儿童不幸因病去世。孩子的父母非常伤心,几次晕倒。
整个灵堂布置成了儿童卧室,桌上摆着喜羊羊等玩偶以及孩子们最喜欢的饼干和牛奶;背景音乐也换成了孩子最喜欢的《亭外》。
尽管孩子的父母没有要求举行葬礼,但公司还是决定为孩子举行六人隆重的葬礼。当棺材被抬起的那一刻,洛临容和其他五位礼仪师一样,感觉肩膀上是那么轻,心却是那么沉重。
当孩子进入火化室的那一刻,六名礼仪人员为孩子唱起了《长亭外》:“长亭外,古道旁,草绿天青,晚风吹来。”柳笛声,夕阳山外……”孩子的父母含着泪水向全体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 “我一直在想,如果生与死之间真的有一扇轮回之门,那么福泽园的这些礼仪师,就会守护着这扇门,牢牢守护着每一个逝去的人。”洛林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