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常州市殡仪馆90后殡仪员李树平的工作独白。作为一名殡葬承办人,她每年都会目睹数千人生命的终结。然而,在“喜谈生、忌谈死”的传统中,她在担负“生命摆渡人”这一角色的同时,也承受着外界的偏见和误解。
李树平图居里直播视频截图
我从小就喜欢看恐怖片
长大后,我决定选择殡葬行业。
这几年,李树平的生物钟早已形成。她每天5点以后准时起床上班,清晨走在街上,“路过”早高峰,6点30分开始一天的工作,有时还得忙碌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她的“日历”上没有假期,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日,每年春节大年初一也只有一天休息日。
李树平上班直播视频截图
李树平是常州市一家殡仪馆的殡仪员。 1994年出生的她虽然只有27岁,但已经在殡仪馆工作了五六年了。她是殡仪馆名副其实的“老人”,也是唯一的90后殡葬师。 。
李淑萍相貌清秀,身材娇小,乍一看很难将她与每天与死者打交道的防腐师联系起来。谈及为何选择这个专业,李淑萍告诉红星新闻,她从小就很大胆。村里有人死了,办丧事,其他孩子都害怕,躲得远远的。只有她一个人好奇地站在门外。观看死者穿好衣服并放入棺材。她还喜欢看恐怖片,到了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她偷偷报考了殡葬专业。
她告诉红星新闻,家人一开始是反对的。 “他们认为这个行业不太好,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女孩必须这样做。”但最终,他们无法抗拒她,妥协了。
了解防腐和整形手术
我们面临的是非正常死亡的遗迹。
李淑萍告诉红星新闻,她就读的学校分为殡仪接待、防腐整形、火葬三个专业。她所学的防腐和整形手术是其中最难的,因为它处理的是非正常死亡的遗体,比如车祸、坠落、凶杀等。
李树平上班直播视频截图
她介绍,尸体处理通常要经过清洗、包扎、整容、化妆、入殓五道程序。一般正常的尸体只需要画上自然的妆容,但是对于异常死亡的尸体来说,经过整容之后,就需要特殊的妆容。用优质材料遮盖面部受伤处,使其呈现自然状态,“难度更大,耗时更长”。
其中,整容手术耗时最长。李淑萍说,如果遗体有面部严重损伤或四肢骨折,她和几位同事甚至可能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完成。虽然她从事殡葬行业,但作为一名合格的防腐师,她还需要学习尸体解剖,了解人体的骨骼支撑和五官的位置。 “你不需要特别熟悉,但你必须知道大概的位置。 ”。此外,还需要学习缝纫技术和技巧。
职业见解:
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累”、“工资低”、“倒霉”……这些都是外界对这个行业的认识和理解。这几年,她逐渐感受到了人们对这个职业的偏见。得知她是殡仪员后,很多人都不愿意与她握手。因此,遇到不熟悉的人,她不会告诉她在哪里工作,只会说她在“民政局所属单位”工作。
李树平图居里直播视频截图
这样的偏见也让所有防腐师都很难找到合作伙伴,李淑萍也是如此。她的家人曾经给她介绍过一个对象,但对方的家人是做生意的,在了解她的职业后还是放弃了。现在李淑萍刚刚谈恋爱,但她会选择不在男友面前谈论工作中遇到的事情,也不会主动向男友的亲戚朋友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生怕被人欺负。让他感到有压力。
尽管有种种偏见,李树平认为这个职业其实还是蛮有意义的。 “当每个人老了的时候,自然会想起我们,我们也会送他们走完最后的旅程,参与他们最后的人生。”李淑萍和同事们辛苦工作,工作完成后还要鞠躬,“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尊重。”
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车祸身亡的人。 “脸塌了,骨头不见了,看不清脸的样子。”由于损伤极其严重,他们一开始对于是否能恢复死者的容貌不太有把握,建议家属尽量清理干净即可。 “但家人非常伤心,希望在最后一步让她全身完好。”
在家人的恳求下,他们接受了这份工作。根据死者的照片,她和四、五名同事缝合了死者剩余的皮肤,重塑了脸部轮廓。 “虽然最终的照片和死前的照片会有一定的差距,但至少看起来干净、干净。”完整、完整”。工作结束后,家属见到死者,不断向死者表示感谢。李淑萍说,当时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其实相当神圣。参与很多人的生活,为他们最后的旅程做一些事情,也教会了她要珍惜现在,好好地过好每一天。
团队越来越年轻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个行业
据常州殡仪馆副馆长唐勇介绍,该馆每年火化尸体约8800具。死者中包括许多年轻女性。有家属认为男性防腐师工作不方便,询问能否为女性提供工作。死者为亲人服务,所以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殡仪馆引进了民政学校的两名女员工,李淑萍就是其中之一。
据唐勇介绍,李淑萍2013年就读于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最初选择的是火化机专业。大一时,她来到常州市一家殡仪馆实习。由于她身材娇小,公司安排她实习化妆整形岗位。实习期间,在省劳模高强生的指导下,她对化妆、整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返校后,她向学校申请转读化妆整形专业。毕业后,李树平在“约翰逊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了六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防腐师。
据唐勇介绍,博物馆内有7名35岁以下的年轻员工,约占博物馆全体员工的15%。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这个行业。他认为,这有几个原因。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殡葬从业人员普遍老龄化,确实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其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队伍年轻化也是殡葬行业发展的要求。而且,由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就业竞争要小得多。同时,民政部目前要求殡葬队伍专业化。全国殡仪馆、墓地、墓地、服务公司人才需求激增。全国开设殡葬专业的院校数量也逐年增加。新一代的培养也为行业的复兴创造了机遇。
唐勇认为,过去,“殡葬人”可能会因为职业而受到“不喜欢”和“歧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社会对殡葬业的认识逐渐提高,人们对殡葬业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业界的理解和支持也在不断变化。 “殡葬业是一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它不断需要新鲜血液。”他相信,未来,殡葬行业将会注入更多的年轻人血液,并且还会有一代又一代。优秀职工脱颖而出。
受访者提供的红星新闻记者张岭和实习生郭丛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