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社会,丧葬文化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乡村秩序,伴随着信仰、戒律、惩罚、价值观、教育、传承……
厦门大学郑振曼教授用莆田口音的普通话在哈佛大学如鱼得水,收获了无数粉丝。事实上,有一两位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说的中文带有莆田口音。郑教授研究家庭组织、民间文献和文化传承。在谈到传统文化时,他的学术报告常常以一个故事开始。他多次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丧葬文化的背后是一整套乡村秩序
几年前,郑教授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到家乡参加葬礼,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外人”。一切都在亲戚和村民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他没有办法插手,也没有必要插手。他已经不知道如何在乡下举行葬礼了。由此,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想做坏事,死的时候就得自己爬上山。”
这句话对郑振曼影响深远。直到他成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才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乡村秩序:一个人一生做坏事太多,没有人会帮他善终。死者无法爬山,最后无人抬棺。他们的尸体不仅被扔进了荒野,而且他们的来生之路也被切断了。
在中国传统社会,丧葬文化绝不是土葬和火葬的区别。这也是能否上山的最终判断。它的背后是一套乡村秩序,有信仰、有纪律、有惩罚、有价值观、有教育、有传承……在这样的乡村文化秩序中,一个敢于做坏事的人会被孤立,一个愿意做坏事的人会被孤立。做好事就会被孤立。你会再次受到鼓舞。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坏人做坏事的可能性较小,而普通人则更有可能成为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