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明朝历史中,共有十六位皇帝执掌朝政,其中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北部的山谷地带,这就是著名的明十三陵,它已成为我国5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坐落着十三座皇帝的陵墓,还有七座妃子的陵墓以及一座太监的陵墓。总计,这里安息着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多位妃嫔以及两位太监。
整个十三陵陵区的建制都依循南京明孝陵的规格。
【网图】
【网图】
在这座坐落于南京的著名明孝陵(即朱元璋的陵墓)的基础上,若再加上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便能够完整地列举出明代各位皇帝的陵墓所在地了。
【实拍】
雲绯在【江苏游记】中记录了南京之行,特别提到了明孝陵——那里见证了千秋帝业的辉煌,宛如一场春梦般绚烂;而万古江山,则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明十三陵,堪称中国乃至全球现存规模最宏大、帝后陵墓数量最繁多的皇家陵墓建筑群。其建设历程,自破土动工至竣工,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的历史岁月。朱棣皇帝派遣风水大师,选中了燕山山脉的一支脉,将其命名为天寿山,并确定了十三陵的选址。这一历史性的日子,正是公元1409年6月20日。历经18年的漫长岁月,直至18年后,陵寝殿宇的主体工程方才基本完工。这座竣工的陵墓被称为长陵,它是十三陵中占地面积最广、建筑风格最为壮观的陵墓之一。
【网图】长陵-已开放
明长陵坐落在天寿山主峰的南坡,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即永乐年号的成祖文皇帝朱棣】以及他的皇后徐氏的合葬之地。在十三陵中,其建筑规模最为宏大,建造时间最早,且地面建筑保存状况极佳。它不仅是十三陵的祖陵,还是该陵区内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实拍】
【网图】
【网图】
雲绯在【北京游记】中记录了明十三陵的探访经历——长陵景区内,微风拂过,马尾随风飘动,仿佛千条细线交织;阳光照耀在龙鳞般的瓦片上,闪耀着万点金光。
【网图】明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徐达之女)
长陵作为朱棣的陵寝,位居十三陵之首,堪称整个明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其中,祾恩殿以其精美的金丝楠木构造而著称,不仅观赏价值极高,更是北京地区三大木质建筑之一,与故宫的太和殿、太庙的主殿齐名,被誉为中国最昂贵的建筑之一。这座祾恩殿是依照故宫的太和殿样式所建,彰显了十三陵的独特风格。
所以最大、最雄伟的长陵作为明十三陵的代表向游客开放了。
献陵-曾为展览开放过(疑似)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及其皇后张氏的陵墓,它坐落在天寿山西峰脚下,紧邻长陵,目前处于封闭状态,尚未对外开放。
【实拍】
【网图】
【网图】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诚孝张皇后
【网图】景陵
明景陵坐落于天寿山东峰,亦称黑山,此处安葬着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使用宣德年号)及其皇后孙氏。
【实拍】
【网图】
【网图】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和孝恭孙皇后
【网图】
《清绘明十三陵图》局部裕陵
天寿山之西峰,石门山之南坡,此处安放着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及其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墓。
【实拍】
【网图】
【网图】英宗朱祁镇和孝庄睿皇后钱氏茂陵
明茂陵坐落于裕陵之侧,聚宝山麓,系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在位期间使用成化年号)及其三位皇后王氏、纪氏、邵氏的合葬之地。
【实拍】
【网图】
【网图】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孝贞王皇后
【网图】泰陵
明泰陵坐落于笔架山东南的斜坡处,该地亦被称作“施家台”或“史家山”,此处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即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在位期间使用弘治年号)及其皇后张氏的合葬之地。
【实拍】
【网图】
【网图】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孝康敬皇后张氏
【网图】康陵-2021年有限开放
明康陵坐落于金岭,亦称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之东麓,此处为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在位期间年号正德)及其皇后夏氏的合葬之地。
【实拍】
康陵虽已对外开放,但需提前一日进行预约。门票价格为100元,此费用不仅涵盖春饼宴的免费享用,还包含一小时的导游服务。
【网图】
【网图】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孝静毅皇后夏氏
【网图】
【网图】
康陵是五百年来首次开放,据说是为了活跃附近的经济。
【网图】
【网图】
正德村的春饼宴。
【网图】永陵-2024年有限开放
明永陵坐落在阳翠岭南部的山脚下,它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在位期间使用嘉靖年号),以及他的三位皇后陈氏、方氏、杜氏的合葬墓地。
【实拍】
永陵是十三陵中结构最精美的一座。
【网图】
【网图】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明世宗孝恪皇后杜氏
【网图】昭陵-已开放
明昭陵坐落于大峪山东侧,此处安葬着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在位期间使用隆庆年号),以及他的三位皇后。这座昭陵在十三陵中率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与重建,并且已成为陵区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实拍】
【网图】
近年来,众多呼声之下,昭陵于2008年对外开放。墓主隆庆皇帝在位时,曾实施过著名的“隆庆议和”。相较于长陵,昭陵规模较小,地宫尚未被发掘。“隆庆议和”与当今和平发展的主题相契合,而隆庆时代亦孕育出了著名清官海瑞。因此,在开放之际,特别举办了清官展览。
【网图】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隆庆)及孝懿李皇后
【现场拍摄】雲绯记录:【北京之旅】探访明十三陵中的昭陵——古柏苍松环绕着寝殿,夜晚蛟龙常来定陵栖息——现已对外开放。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即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寝之地。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还安葬着他的两位皇后。
【实拍】
【网图】
定陵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同时也是最后一座被挖掘的,其独特性无可比拟。游客可以参观其中的地宫,这在十三陵中是独一无二的。
【网图】
雲绯在【北京游记】中提及明十三陵的定陵,若是一生勤勉于政事,那么国家就不会过早地落入清朝之手。
【网图】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
【网图】
【老照片】庆陵
明庆陵坐落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区黄山寺二岭南侧,此地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在位期间使用泰昌年号),以及他的三位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之地。
【实拍】
【网图】
【网图】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孝元贞皇后郭氏
【网图】德陵
明德陵坐落于潭峪岭的西侧山脚,此处安葬着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使用天启年号)及其皇后张氏,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合葬的陵墓。
【实拍】
【网图】
网络图片显示,明熹宗朱由校与其皇后的陵墓——熹宗和明熹宗懿安皇后张嫣的思陵,将于2024年有限度地对外开放。
思陵始建于1642年,原为思宗的宠妃田贵妃的陵园。明朝覆灭之际,李自成下令将明思宗与皇后周氏一同安葬于田贵妃的墓中,以此笼络人心,并将墓园更名为思陵。这样一来,思陵便成为了明十三陵中独树一帜的帝后与妃嫔合葬的陵墓,并且相较于其他明朝的陵墓,其规模亦相对较小。
【实拍】
在思陵周边,还设有明思宗的贴身太监王承恩的陪葬墓,而清朝的顺治帝和康熙帝也分别为他树立了碑文,以此表彰他忠诚于君主、为国家尽忠的崇高精神。
【网图】
【网图】
思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
【网图】
【网图】崇祯皇帝朱由检画像
【实拍】
【实拍】
《清绘明十三陵图》局部
《清绘明十三陵图》局部神道展示,雲绯已开放:【北京游记】在明十三陵的神道上,莫要倚靠危险的栏杆频繁北望,那十三陵的树木,又有几回呈现出青翠之色?
【网图】
相关链接:周游天下行纪
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雲绯:【周游天下行记】文档总览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