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白理事会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28
红白理事会在历史上真正存在的时间较长,只是以前没有专门的名称,民众没有普遍的统一认识,最近几年才被赋予正规的名称搬到民众面前。所以关于红白理事会,相关的文献研究较少。但是还是有一些期刊报道以及地方志资料来记载和报道。
有些报道宣扬红白理事会给民众带来了大量好处,如杨震的《红白理事会省了农民大花费》用具体的数字讲明红白理事的建立为农民节省几千元的开支,并净化了社会风气;犁一平的《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钥匙》讲述了红白理事会的成立约束了农村结婚彩礼过多的现象,纠正了不良风气,统一了村民行为,找到了农村移风易俗的钥匙。红白理事会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其新颖性和不正规性,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有一些文章给红遍理事会的发展提出部分建议。范玲在《让红白理事会真正负责起来》一文中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开展宣传工作是红白理事会真正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并能够真正的做到为普通民众服务的目的;周文智在《如此红白理事会》指出少数红白理事会成为封建迷信和败坏风气的助推器,并提出要加强领导和引导,抵制不良之风,树立新思想。宋齐在《鲁西南Y县农村红白理事会研究》中不仅提出了红白理事会的性质和作用,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得出一些启示,如缩短置办时间和加强自身建设等。关于国家的移风易俗政策,有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轰动的就是二十一名学者投书澎湃,联名呼吁保护乡村传统丧葬礼俗。包括余敦康、牟钟鉴、张祥龙等在内的21名学者是来自各个院校的教授、副教授,他们认为乡村丧葬礼俗改良的重点,应该是在尊重民众选择的基础上,这种打着丧葬改革和文明丧葬旗号举措是破坏文明,与家教家风建设和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呼吁书的初衷也就是想唤起全社会对传统民俗文化和历史的重视,强调要敬畏逝者,反对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独断专行。在知乎APP上,各行业的人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分为支持和反对两大派,各持各自的观点,在网络上掀起了极大地讨论热潮。当然大都是围绕丧葬礼俗的改革来讨论,很少有涉及到乡村建立红白理事会机构,诸多学者也没有发表对理事会的看法,更多的关注丧葬改革的内容,以及列举了丧葬礼仪的价值和几点建议:目前遗存的乡村葬礼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传统丧葬礼仪所以能够传承日久,是因为它包含着慎终追远的人文道德价值;如果对于丧葬礼仪实行行政一刀切,势必导致丧葬政策与现有宗教文化政策的冲突,引发诸多问题和矛盾,甚至影响民族团结;要充分认识包括葬礼在内的传统礼俗对于乡村社会的重要意义;要慎重对待和保护传统丧葬仪式中那些有意义的具体仪式;合理确定殡葬改良的基本原则。国内的红白理事会是中国特色的民间基层自治组织,由于信仰的不同,国外并没有这所谓的红白理事会基层组织,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婚丧仪式大部分是在教堂内,教堂是他们完成人生仪式的神圣的地方,因此,教堂就承担了红白理事会的部分功能。所以,在外文文献中搜寻关于红白理事会的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红白理事会是中国特色的,是国家为解决政治问题而做出的民主安排。
红白理事会自成立之日起就代表了具有国家意志力在内的一种民间组织,更多的带有国家强制力在内,曾经可以说是民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但现在其性质发生变化,不具备自我管理的功能。与村民之间成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代表了国家意志的红白理事会与民众意志的传统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互动交流,传统的文化以更合理的方式得以保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