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光炒墓地乱象:八九万竟买不到一平米?

发布时间:2025-10-11

这些墓地的租赁周期为二十年,期满之后需要再次缴纳费用以延续使用权。据销售方介绍,该陵园位于北京地区,其墓穴价格在北京范围内属于较为经济实惠的档次。通惠陵园的工作人员表示:万安(公墓)可用的位置几乎为零,万安(公墓)的入葬资格十分困难,温泉(墓园)和万安(公墓)的空余面积都非常有限,咱们这里三万多元的墓穴,在万安墓区要卖到九万多元,价格区间在八万到九万之间。

北京市墓地服务机构的联络者向我们说明,昌平是北京价格最低的墓园所在地,不过五千元钱的墓穴现在几乎难以寻觅了。我们决定前往昌平实地考察,据了解不少陵园会安排专车接送参观,联系后对方确实派人来带领我们探访墓园。从高档墓穴谈到普通墓位,他持续引导我们,认为价格偏低的墓穴难以令人满意。《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单人或双人骨灰的墓穴在公墓中占地面积不能超过1平方米。不过,根据我们的调查,包括景仰园、通惠陵园在内的多个公墓,实际上都在销售面积超标的墓穴。北京一家殡葬企业的员工透露,他们正在对着的那个园区是向佛园,这个园区的朝向是东南方向。这个地段估价九万上下,往下还有八万上下,再往下位置更低些要立碑。”那位职员所说的这个金额,并非每平方米墓穴的定价,而是这不足一平方米的墓穴的总价。

我国现行的公共墓地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的公益性墓园,另一种是城市的公共墓园,农村的公益性墓园通常建于非耕地的集体土地上,多选址于荒山区域,使用者无需支付土地费用;城市的公共墓园又可细分为公益性和商业化两种模式,公益性质的墓园主要服务于本地的居民,提供骨灰安葬的地点,而商业性质的墓园在骨灰销售方面不受地域上的约束。德陵是昌平区的一家农村性质公共墓园,仅限昌平本地居民在此安葬遗体。据北京一家殡葬服务机构的员工介绍,德陵实际上是商业化运营的场所,并非公益性设施,而昌平地区运营状况较好的公共墓园,可以看作是公益性质墓园的典范。公益性机构不允许对外售卖服务,这个情况您不清楚吗,它本身就是政策漏洞造成的,被某些人利用了,至少当地民政局承认它,它是经过区民政局批准的,所以这种机构,比那些没有资质的地方还是要好些。

这种所谓的个人产权的安息之地费用真的划算吗?我们留意到报价单上,最经济实惠的安息之地售价为2万8千8百元,折合每平方米3万6千元。只能对昌平区售卖的德陵安息之所,不仅存在违规行为,而且他们售卖的安息之地中,有几类面积过大的产品,还有国家明确禁止售卖的家族式安息之地。

高级墓穴费用高昂,一般墓位开销同样巨大,即便安葬在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地点,费用也接近2万元。这是所谓经济型“小产权”墓园的收费标准,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向笔者揭示,国家对乡村公共墓园的适用对象有严格界定。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表示,依据相关章程,公共墓园专供本地住户或村民使用,属于其一项待遇,旨在处理本地居民或镇上居民的身后事,公共性质意味着费用全免或仅收基本开销,且此类墓园的管理有极其严苛的规范。

有人计算过这样的数据,通常每片山地投入大约20万元,大约能建造350个符合标准的墓穴,若每个墓穴售价为1万元,每片山地的销售额便可达到350万元。公共墓园无需缴纳营业税,墓穴石材费用和土地费用按每片山50万元计算,扣除员工开支,墓园经营者的收益可超过600%。正是高额的回报,导致部分人不顾国家规定,胡乱违法经营墓园。带记者探访墓园的人透露,倘若连小面积墓穴都嫌费用高昂,那么唯一可选的便是特殊墓园了。这种特殊墓园与小面积墓穴究竟有何不同呢?一行人抵达一处特殊墓园,沿途见到树立着水泉沟纪念林的标识牌。该处的接待人员告知,倘若记者决定购置墓园,他们会授予一份证明文件。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表示:此类无证无照的非法墓地,确实在破坏市场秩序,导致民众难以分辨好坏,它们还无节制地占用土地资源,此外,这些墓地给公众造成极坏印象,使人们认为公墓存在黑幕和暴利行为,如此贫瘠的土地却卖出高价,实在令人费解。

二、

北京周边地区,针对巨大需求,存在将农村公益性质墓园当作商业性质墓园出售的现象,此类小型产权墓园,起售价在三、四万元,带动了北京及河北两地墓园市场的繁荣,与此同时,一些不合法的私人墓园也长期存在,那么,其他地区的状况如何,我们的另一位记者前往重庆进行了深入探访。

华夏陵园位于重庆,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经营性公墓,据说即使是壁葬,将骨灰安放在墙壁上的费用也相当高。销售人员透露,墓地的起步价是4万元,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支付墓碑费用、设计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等多项开支。

在那处墓园附近,我们遇见了负责制作墓碑的石材厂工匠。他在此服务将近十年,已打造过成千上万的墓碑。他透露,他曾经目睹过价值高达三百万多元的墓园。在重庆石桥埔殡仪馆入口处,有工作人员向导表示,这里提供一定的优惠活动。通过与另一名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这一行业中有许多从业者依靠销售墓地的回扣为生。重庆墓地推销员表示:所谓最高返点,就是墓价的30%。实际折扣后的墓价,能达到30个点,也有28个点,还有25个点。

三、

给予销售团队百分之三十的提成,能够有效刺激墓地的销售量,不过同时也会导致墓穴的定价上涨。销售方面透露,这种做法在业内已经形成一种惯例。这种情况不仅限于重庆地区,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类似现象。尽管国家层面多次明令禁止哄抬墓穴价格,但仍然有人将其视为一种投资渠道,像操作房产一样进行买卖。这种行为客观上加剧了墓地的价格波动。去年,河南省周口市相关当局为防止逝者与生者土地资源冲突,大规模实施坟墓平毁行动,不过部分区域采取强硬手段,导致公墓设施不完善,此举引发部分民众不满与质疑。与此同时,上海市部分区域同样开展墓穴迁移项目,我们的报道团队也前往当地了解实况。

在鲜花和气球点缀中,上海泥城镇的居民把先人的骨灰安放到预先掘好的土坑内,没有墓穴,也没有墓碑。祖坟搬迁活动告一段落,我们寻访了参与迁坟的董金标。董金标的家位于上海东部的浦东新区,2006年因配合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临港四个镇散布在乡间的近十万座祖坟,必须进行集体迁移。这项涉及众多墓穴的搬迁工程,其艰巨性不言而喻。福寿园海港陵园的员工倪云龙谈到,初次探访时,对方手持铁锤守在入口处,不许人员进入。到了第三次,情况才出现松动,经过反复沟通,最终对方同意到园区考察环境。

第一次迁移祖坟的沟通工作,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内始终没有明显效果。倪云龙等人反复商议,决定采取新的措施来推进这件事。邬亦波,过去主要管理福寿园海港陵园的相关事务。为了将十万个骨灰盒妥善处理,他们付出了很多努力。纪念墙、纪念碑,以及每年举办一次的民众公祭仪式。这些准备工作为日后当地村民祖坟的顺利迁移创造了条件。福寿园(上海)公司上海区域总经理邬亦波表示,生命纪念的意义在此处得以充分彰显,并且获得了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每年固定于3月20日举办一个面向民众的公祭活动,这是国内首个以普通民众作为缅怀对象的公祭仪式,每到这一天,所有相关乡镇的负责人,包括政府官员,以及管理委员会的领导,都会莅临现场参与这项纪念仪式。

邬亦波表示,这三个花坛中,如今安放了超过两千六百个当地民众先辈的遗骸。他们这种声势浩大的扫墓仪式,促使部分当地居民转而选择更为节地的下葬方法。福寿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伊华表示,如今所见的节地生态葬,其环境状况远胜于传统墓地,宛若置身花园之中,即便墓碑尺寸有所收缩,但寄托哀思的深度并未降低。

伊华,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十余年,她表示,为了与传统的墓碑式安葬方式相区分,他们将节约土地的树葬、花葬、塔葬等合称为节地生态安葬。福寿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伊华表示,当前上海的节地生态葬方式、相关产品及库存数量超过七万,价格区间广泛,从八百元起设有多个档次,然而民众在选购时往往不加考虑,即便墓园方提供多种建议,也难以被采纳。

节地葬究竟能节省多少土地资源,节地葬的存量有多大?上海是否真的存在800元的安葬方案?我们决定前往上海福寿园进行实地考察。福寿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伊华表示,原先的中心花坛主要作用是装饰环境,如今采用骨灰罐降解安葬的新方法,花坛周边区域可以镌刻已安葬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所有骨灰都深埋于花坛下方,每年固定日期会举行集体安葬仪式,因此像这样的一小块土地,原本只能容纳大约十几户人家,通过高度利用空间,现在可以同时安放760位逝者。”

挑选花坛下葬,骨灰盒占用的空间非常小,仅有0.05平方米,盛放骨灰的盒子能够自然分解,因此该花坛可以循环利用。不仅节省土地资源,而且安葬成本仅需800元。虽然对环境有益且费用低廉,但我们发现采纳这种埋葬形式的人却不多。一个能够安放将近800位逝者的花坛,实际下葬的人数还不到100位。

有的地方高档墓穴和气派墓园不断涌现,同时,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也在推广。中国殡葬协会的王计生指出,社会上一直存在的陈旧下葬习惯,也是导致墓穴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当前时刻:王计生担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及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00:28:10(上海1)

墓地与安葬方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举例来说,我国众多墓园如今推广了许多生态节约的安葬方式,诸如花坛式安葬,亦称节地安葬、塔式安葬、壁面安葬,均属于节约用地的安葬类型,在墓园内也是常见的安葬选择。这些安葬方式因价格因素相对较为低廉,然而受传统思想束缚,众多民众对此类方式接受度不高。上海福寿园占地800亩,若采用传统墓葬方式,大约可容纳5万名逝者安息,但得益于节地生态葬的普及,如今能安放约10万名逝者。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该陵园内绝大部分逝者都选择了节地生态葬。安徽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总经理王琼表示:该墓穴面积0.6平方米,而陵园所有墓穴平均占地0.25平方米,因此陵园整体用地与国家规定用地相比,节省了75%的土地面积。

现行国家殡葬政策规定,单个双穴墓的面积大约为1平方米,当地墓穴的平均面积仅为国家标准的一半。售墓初期,由于面积过小,几乎没有客户购买。直到提倡节约土地和环保安葬方式,并得到首个家属接纳,这个过程耗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根据民政部研究所的统计,全国有3000多家经营性公墓。这一现象与中国的人口规模极不相符。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计生表示:澳大利亚总人口不足两千万人,其墓园数量接近一万处,美国人口超过两亿,墓园数量将近五万处。这些数据表明,当前中国的殡葬领域,供需失衡的问题十分明显。

人口稠密而土地稀缺,这一点在农田和墓园上都十分明显。殡葬场所的面积受到严格控制,合法经营的公共墓园数量不多,除此之外,中国殡葬协会的王宏阶指出,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部分公共墓园每年仅少量开放新墓位,其余土地则等待价格上涨后再逐步推出,这种现象也推高了墓穴的虚价。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表示,上海同样面临土地稀缺的问题,部分公墓运营十年或二十年,可用土地已所剩无几,因此必须想办法延长运营时间,否则当土地售罄,公墓将面临严重困境,我们称之为进入“后运营阶段”,若土地无法再生,公墓经营将陷入绝境,许多墓园尚未考虑如何应对“后运营阶段”,便竭力拖延土地销售,以维持运营。这个现象在许多墓园也存在,它们通过价格来控制墓穴的供给量,因此墓穴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些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

四、

当前墓地价格显著攀升的现象引发了对抑制殡葬业过度获利的探讨,在清明节临近之际,相关话题持续升温。殡葬成本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指出,墓地价格居高不下,既与传统葬礼习俗紧密相连,也受到投资投机行为的影响,但不论具体缘由,监管机构都必须强化管控,倡导科学环保、节约用地的现代丧葬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