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为何建议拆除列宁墓?普京对此强烈回应

发布时间:2024-04-16

介绍

“披荆斩棘”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风易传》,意思是即使前方有荆棘挡住,也要努力劈开它们,继续前进。 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有些人会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01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人物。 列宁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指导俄罗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推翻了腐朽的沙皇俄国政府,成功地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转变为伟大实践,为世界文明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列宁墓碑_列宁墓内部_列宁的坟墓

▲工业革命工厂冒出黑烟的图片

《列宁传》写道,19世纪下半叶,西欧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迅速发展。 西欧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有了很大提高,资本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比之下,沙皇俄国仍处于封建农奴制下,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和饥饿状态。 由于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沙俄人民始终受到战争的威胁。 “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沙皇在国内外的威望一扫而光,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 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农奴制的腐朽落后,发起或参与了反对沙皇的反封建斗争。

列宁墓内部_列宁的坟墓_列宁墓碑

▲列宁指导人民油画

1895年,列宁领导工人起义。 不幸的是,他被俄罗斯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 1905年,沙俄打败了日本,国内民众对沙俄政府的失望情绪空前高涨。 11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列宁回国指导人民革命思想。 但封建旧势力依然强大,面对沙俄政府的反扑,列宁领导的革命力量无力抵抗。 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再次流亡。

02

列宁到巴黎等地,在相对贫困的条件下从事政治写作和研究社会主义。 191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欲将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强行将沙皇俄国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成功。 相反,加剧了沙俄人民的不满,使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革命即将爆发。 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爆发。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 资产阶级建立的临时政府和工农兵组成的苏维埃政权继续为争取国家统治权而斗争。

列宁墓内部_列宁墓碑_列宁的坟墓

▲二月革命人民的老照片

关键时刻,列宁回到俄国,提出“四月纲领”,指出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并强烈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7日,随着两军战斗的白热化,著名的“十月革命”爆发。 8日凌晨2点,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工人和士兵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宣布推翻俄罗斯临时政府,成立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国家领导人。 《和平法》和《土地法》颁布,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

列宁墓碑_列宁墓内部_列宁的坟墓

列宁的坟墓_列宁墓内部_列宁墓碑

▲十月革命战士的老照片

03

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新的苏维埃政权保持着敌对态度,苏维埃政权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国内,保皇派建立的“白卫军”随时准备挑起动乱。 在国外,西欧列强对苏联政权实施经济封锁和军事干预。 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列宁坚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坚决镇压国内反动势力。 与此同时,他放弃了包括土地在内的大量利益,以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榨取”。

随着苏维埃政权日益稳定,列宁开始恢复经济和生产,放弃战时共产主义,实行允许货物贸易、鼓励外国投资的“新经济政策”。 这些新政策充分考虑了俄罗斯国情,符合俄罗斯发展实际,促进了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苏俄政权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 《俄罗斯:俄罗斯》记载,不仅国家发展遭遇种种阻碍,列宁本人也多次遭受生命威胁。 保皇党、资本家、西欧列强等势力都想除掉他。 例如,1918年1月14日,当列宁发表演讲后骑马过彼得格勒的一座桥时,12名枪手向他开枪。 这些暗杀行动在列宁的体内留下了几颗子弹。 列宁因长期劳累,身体虚弱,在接受手术时不幸中风。 中风后,列宁身体右侧部分瘫痪,政治活动开始减少。

列宁墓碑_列宁墓内部_列宁的坟墓

列宁墓内部_列宁墓碑_列宁的坟墓

▲列宁在水晶棺里

从此,列宁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于1924年1月21日去世。列宁受到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他的遗体被安放在水晶棺内,供人们瞻仰和纪念。 1991年苏联解体后,列宁开始受到批评。 许多人认为,俄罗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已经改变,社会主义领袖列宁不应该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他们建议拆除列宁墓。 在这个问题上,普京最终决定不同意。 俄罗斯不能忘记苏联的辉煌和荣耀,更不能否认列宁的功绩。 为此,列宁得以继续在水晶棺内沉睡。

结论

生命只有一次,而总有很多人为一项伟大的事业奉献一生。 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探索,从而取得了成功。 这样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

参考:

《后汉书·冯异传》

《列宁传》

《民族编年史: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