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 经过连日相对炎热的天气,清晨的小雨带来了一丝丝凉意。 成都磨盘山公墓内,场面热闹非凡。 按照成都习俗,此时是祭祀扫墓的高峰期。
磨盘山陵园园长李平告诉记者,上周周末出现祭拜扫墓小高峰,平均每天约有8000名市民前来扫墓。 昨天(3月19日),现场追悼会人数达到约1.4万人。 预计今天现场追悼会人数与昨天持平。
▲扫墓结束后,部分市民前来瞻仰何丙炎将军墓。
14000人参加现场追悼会
更文明的祭扫方式
3月20日上午9时许,从荣都大道将军北路进入天灵路时,路上车流不断,道路两旁聚集了许多卖花的商贩。 驱车前往磨盘山陵园,信众和卖花的人比较集中。 工作人员不断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确保道路畅通。
磨盘山陵园门口,卖花生意红火,市民询问声、叫喊声此起彼伏。 记者了解到,出售的鲜花以黄菊花和白菊花为主,以散枝和花篮的形式出售。 单花价格为2元/枝,但大多以5朵为一束出售。 花篮的价格从30元到45元不等,根据制作的复杂程度而定。
在磨盘山陵园正门,前来祭奠的市民纷纷戴上口罩、测量体温、实名登记,陆续进入陵园。 “这个周末,前来进行现场追悼会和扫墓的市民明显增多。” 李平说,昨天约有1.4万人前来进行现场祭扫。 我们原本以为,由于今天的天气原因,前来现场祭扫的市民会减少。 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预计今天扫场的人数会与昨天持平。
进入墓地,主路两旁的树木都系上了黄丝带,不少市民正在墓碑前打扫卫生、献花。 “由于近年来文明祭祀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还没有市民携带香火和蜡纸钱前来祭祀。” 李平说,随着传统祭祀方式的改变,不少市民也采取了更有内涵的方式。 祭扫之法。
例如,如果有公民家属来祭奠死者,长辈会在墓碑前给晚辈讲述死者的生平事迹,加深晚辈对死者的印象。 “其实,这就是祭奠仪式的内涵,不仅是纪念,更是传承。”李平说。
生态墓葬选择超过50%
市民自发祭奠英雄
除了祭祀、扫墓等方式更加文明外,丧葬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磨盘山墓地里,很多树下的花坛里,立着许多刻着死者名字的小墓碑。 一些前来吊唁的市民在墓碑旁敬献鲜花,表达哀悼。
这个集树葬和花坛葬于一体的生态墓葬区以“时光的记忆”为主题,设计独特。 这些小墓碑被制成树叶的形状。 树的周围还放置着邮筒形状的雕塑,还有信封、信鸽等装饰品。
▲磨盘山陵园生态墓地
“这些特殊的墓碑是生态墓地。” 李平表示,此前,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少有市民选择生态墓地。 近年来,随着绿色殡葬理念的普及,选择生态殡葬场所的市民有所增加。 逐年增加,去年这一比例超过了50%。 生态坟墓不仅比传统坟墓便宜很多,而且免管理费。
记者注意到,部分市民完成扫墓后并没有直接离开。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带着孩子去祭奠,仪式结束后,我们还带他们去烈士陵园祭奠。” 正在给孩子们讲述“二月十六”革命先烈事迹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知道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并教导他们要努力奋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清明期间,不少市民前来瞻仰烈士墓碑。” 李平告诉记者,例如,不少市民来到何丙炎将军墓前献花。 为了给市民提供缅怀英雄烈士的途径,磨盘山陵园今年还专门设立了“写一篇纪念英雄烈士的文章,共筑中华魂”活动。 市民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自己想说的话,纪念英雄烈士,用这种方式向英雄致敬。 向英雄们致敬。
需要提醒的是,疫情尚未结束,市民外出扫墓要记得戴口罩、做好防护。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