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抗战老兵杨毅力

发布时间:2024-04-18

文章原文《杨公义礼先生简介》

杨一力,原名杨绍一,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杨惠村人。 杨毅力曾是孙立人将军的部下。 在缅甸作战期间,任新一军新38师112团1营3连排长。帮助广州新一军公墓终于重见天日,于2016年3月12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5岁。

封面图片:新一军五十师三连凯旋纪念。 1945年12月4日拍摄。广州黄花岗。

杨一力,原名杨绍一,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杨惠村人。 杨氏远祖大明年间随军在此定居,分为三个支系。 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杨家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他还专程来到省城,请了一位安徽老先生到阳惠村任教。 全家四口都住在杨家,学校在同一栋楼里。 阳会村所有孩子均可免费来学校学习。 这时,政府也开始在城镇设立小学。 杨一力先生十岁小学毕业。 后继续就读于保山地区施甸地区仁和中学。 他初中学习了一年半。 高考毕业后,他考上了高中。

抗战时期,政府开始修建缅缅公路。 杨家全家积极参与修路; 政府不提供食物,他们必须自带食物和用具去上班。 我工作了一个半月,春假结束后就去上学了。 但其他家庭成员仍不得不留下来继续施工。

开学不久,日本就开始侵略中国,东北三省被占领。 那时杨先生大约十六、十七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先生未满18岁,与一帮同学到大理参加考试。 考入财政部“税警总队”学生队。 他和同学们集合起来,出发前往贵州都匀报道。 宗亲一行7人从阳惠村出发,在宝山与其他约20名同学会面。 当时,他们走的是蜿蜒崎岖的山路——茶马古道,到达都匀,一共花了五十多天。 步行约两千里。

他在都匀接受了一年零六个月的军事训练,后调任训练队教育班长。 “税警总队”改编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将军任师长,迁往贵州兴义。 民国1930年代春,新38师112团奉命远征缅甸,杨先生任1营3连少尉排长。 参加仁安羌战役后,他报道了英军进军印度的情况。 杨毅力回忆,1942年4月,孙立人将军率领的仁安羌之战中,新38师以不足千人的团击败了日军第33师团的两个团近万人,救出了日军被围困的英军第一师。 7000多人的军队和500多名被俘的传教士、医务人员和战地记者,这是盟军在当时亚洲战场上罕见的胜利。

在印度拉姆加尔受训期间,他进入炮兵训练营接受观察指挥等最先进的技术训练。 经美军训练司令杜甫提拔,杨先生从步兵少尉排长晋升为第3炮兵营中尉观察员,前往美军炮兵部队。 三个月的学校培训。 从美国回国后,他参与了中印公路的建设。 参加者有中国、美国、英国、印度、尼泊尔等工程单位; 涉案总人数达6万人。

当新第38师开进印度后,英法英方立即邀请我师派官兵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6月14日举行的联合国世界阅兵式。 评审由罗卓英将军带队,杨先生也入选; 他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接受了印度总督的晚宴邀请; 数万名海外华人走上街头庆祝。 第二天,国王向这支新军队授予荣誉,并宣布取消对世界各地英国领土上所有华人的行动限制。

驻印部队反攻缅甸,打了一场又一场仗,从玉邦、孟关、瓦鲁班、马拉高、卡明、孟贡、米曼铁路马不停蹄地打到卡萨、八莫、卡提克、南坎、芒尤……等战役。

杨先生和他的两个兄弟准备占领日本军事观察站102高地。 当他们爬上山时,当他们到达“坡头”时,一名日本军官已经用长刀指着他刺伤了他。 一次偶然,杨先生没能踩稳树根,滑倒了。 刺刀划破了他的右眼角。 他流了很多血,但幸运的是他逃脱了。 在杀死十六个敌人后,他成功占领了十两个高地。 所以我不敢睡在战场上; 我自己砍竹子,在树上搭帐篷,在树上睡觉。 后来我把这棵树当成了“观测站”,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 继续掩护英军第36师从密支那沿铁路西侧至卡萨尔、米查进攻曼德勒。 这次行程长达五百里,战斗持续了三个月。

战后,新22师师长廖耀祥、新50师师长潘玉坤、英军第36师费斯廷师长向驻印陆军司令部汇报了杨先生的贡献。 杨先生后来获得了两项奖励:一项奖励是:杨先生在25公里的中印公路建设中负责了测量工程、打桩、分配路段、里程等。 任务提前完成。 另一个奖项是:在缅北进攻行动、马拉高战役中,对目标进行准确观察; 正确帮助引导飞行目标,打击目标敌人,成功支援作战。 因此,他在南京被授予云辉奖章。

远征军新38师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它利用秋风扫落叶,向中印公路和老滇缅公路交汇处的芒右前进。 俘虏了芒又、印军和滇西远征军。 团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先生于六月从缅甸回国。 日本投降,新一军奉命在广州投降; 杨老作为驻印中国陆军新一军先头部队(带九人),率先进入广州,前往沙面为新一军入城做准备。

抗战胜利后,驻印部队回国,奉命向广州投降。 孙立人司令员征集全体官兵向广州市政府捐献一个月工资,在白云山麓马头岗沙河地区购置土地10.05公顷,修建新一军远征印章。 缅战援英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墓地。 民国三十四年十月,杨先生奉孙立人将军之命,协助建筑师郭元熙主持广州新一军公墓的修建。 1947年春,新一军公墓竣工。 杨老镇压了6万多名战败投降的日军俘虏,每天派出600名日军轮流干活,挖山、移土、平整地基; 目的是让日本人为侵华的恶行付出代价,拯救成千上万的人民。 成千上万被日军羞辱的普通百姓,用汗水换血,讨回一些正义! 为国捐躯的炮泽弟兄的遗骨被从缅甸战场带回,安葬在广州新一军公墓四柱纪念塔下的坟墓里。 (孙将军从美国借用了世界上最大的C47-2运输机,将士兵的尸骨从密支那直接空运到广州。)在等待广州新一军公墓落成时,他先将一批尸骨送了回来到中国举行隆重的葬礼。 然而,密支那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运回国。 杨先生感叹广州新一军公墓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 驻扎的解放军54096部队在四柱塔上修建了公厕。 看到真的很难过! 当时,孙立人将军命潘德辉前往广州商议修缮事宜。 潘德辉病倒; 陈良勋参谋接任。 一天,杨先生接到陈良勋参谋的电话。 孙将军将修复广州新一军烈士陵园的任务委托给杨先生,并请杨先生继续与广州市政府和驻新一军烈士陵园的解放军部队进行协商。

孙立人将军的遗嘱:“死后不进入国家烈士陵园,而是与阵亡官兵在一起”。 出席的有六位老部下及家属:文哈雄、张佛前、潘德辉、陈良勋、田世帆、杨绍仪(杨伊利真名)及其家属张晶莹女士。 地点为台湾台中市香香路18号。

2015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马英九总统亲自向杨毅力先生颁发纪念章。

自1988年起,经过多年的努力,杨先生终于于1993年将广州新一军公墓正式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他们同意分三期进行修复; 第一期耗资100万(自费),首先拆除公墓四柱纪念塔上搭建的“非法”公厕。 后来成立“中华民国驻印印缅抗日同志联谊会”,负责广州新一军公墓的修复工作; 还寻求在缅甸为抗日战争期间在异国他乡牺牲的战士建立纪念公墓。 2015年4月21日广东广播电台《民生热线》节目中,广东省文化厅厅长等领导公开回应广州信义军人公墓升级为广东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一事单位:“不仅现有的四根柱子要原地保护,纪念塔等文物也需要修复!”

杨益利(左二)与孙立人的儿子孙天平(一)在广州新一军公墓纪念碑前

2001年5月,杨先生只身前往缅甸二战战场,悼念中国军队阵亡将士。 临行前,国防部派了三名军官带上香和纪念纸到家中吊唁。 他们委托杨先生代表国防部向二战期间在缅甸战场牺牲的战士们致敬。 1993年,杨先生飞往仰光,试图进入缅甸二战战场,祭奠当年在战斗中牺牲的炮泽。 当时,缅甸军政府仍然严格控制外国游客。 外国人只能留在仰光市,其他城市不对外开放。 住了三天,我们就回去了。

当得知政府拨款在印度重建中华民国军兰加公墓后,杨一力为已故战友多年的心血终于有了成果。 不过,他还是希望政府能够正视并恢复这段被遗忘的远征军历史,安抚这些民众。 天界武者群的精神。

杨伊笠告别棺盖上新军旗